①指胆汁。《难经·四十二难》:“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②指血液。《难经·四十二难》:“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通常指第一种说法。
病名。系指牙龈肿硬如蕈状。见《外证医案汇编》卷二。牙蕈形似核桃,坚硬,由心胃之火煎熬而成,不可针破,否则失血难痊,宜耐性调理。治宜清胃泻火,消肿散结。可选用皂角刺、穿山甲、当归、川芎、黄芩、栀子、红花
见《本草正义》。为桑叶之处方名,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4卷。清·费伯雄撰于1863年。作者原撰《医醇》24卷,后毁于兵火。晚年追录约得十之二三,为《医醇賸义》。汇录作者平生治疗心得,分为中风、中寒、三气(暑、热、湿)秋燥、火症、虚劳、关格、咳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即玉龙鞭,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兼通医术。字叔正,安平(今河北保定)人。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为宋宗室后裔,原以儒为业,后得禁方,治病有奇验。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卷五。即蓄血发黄。《证治汇补》卷三:“瘀血发黄,喜忘如狂,溺清,便黑。”《张氏医通·杂门》:“有瘀血发黄,大便必黑,腹胁有块或胀,脉沉或弦,大便不利,脉稍实而不甚弱者,桃核承气汤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产后肾气虚弱,虚热移于膀胱;气虚不能约制;或冷气入于膀胱,膀胱失于约制等所致。虚热移于膀胱者,热甚则小便涩痛,方用六味地黄汤;气虚不能约制者,小便频数而色白,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