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水不调

猜你喜欢

  • 与“腧”、“输”通,指腧穴。《素问·金匮真言论》:“俞在颈项。”又专指背俞穴。

  • 滇紫参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小红参之别名,详该条。

  • 猪母刺

    见《福建中草药》。为刺苋菜之别名,详该条。

  • 胻疽青烂

    病名。《本草纲目》卷五十上豕屎:“生于腨胫间,恶水淋漓经年,疮冷败为深疽。好肉虚肿,百药不瘥,或瘥而复发。”根据描述,很似臁疮,详该条。

  • 读过伤寒论

    书名。陈伯坛撰。18卷,又“卷之首”2卷。初版于1929年。陈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此编对《伤寒论》的原文注释能阐发经义,并批评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卷之首”谈《内经》及《伤寒论》读法,颇多新的体会

  • 产下肉线

    旧病名。又名产后肉线出。《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卷三:“产下肉线,临产用力太过,以致脬膜有伤,产妇垂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牵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动,则痛欲绝。宜用生姜三斤,连皮捣烂,入麻油二斤,拌

  • 火疮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即烧伤。详该条。

  • 鸡甜菜

    见《陆川本草》。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 胎产新书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 尤拙吾

    【介绍】:见尤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