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翊圣保德传

翊圣保德传

三卷。宋王钦若(962-1052)撰。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属江西新喻)人,中进士甲科,官至司空、门下侍郎等。王钦若状貌短小丑陋,为人奸诈,因妒忌寇准在澶渊之役立奇功而进谗言使寇准去职。王钦若常自言少时见天中赤文成紫微二字,又言后遇仙人说他久后必当宰相,以此来神化自己。王钦若参予朝政,宋真宗对他言听计从。他劝宋真宗假选“天书”,并以符命向四裔夸耀,至使“天书”之事盛传,皇帝也东封西祀而疏于朝政。王钦若曾受命统领校定道经,沿袭三洞四辅旧部,增益而编校七部,收书四千三百五十九卷,又选篇目上进,赐名《宝文统录》。编撰《翊圣保德传》三卷。汉末张鲁统领天师道,设有天、地、水三官,其中水官即为“翊圣”,也是道教所尊之玄武。宋初崇奉翊圣为神,传言于宋太祖建隆初年(960-963),显灵于陕西盩厔县张守真家,能降言,自称是“高上大圣玉帝辅臣”,奉玉帝之命降世辅佐大宗皇朝。宋太宗于陕西终南镇建“上清太平宫”供奉此神,并诏封为“翊圣将军”;宋真宋加封为“翊圣保德真君”。《翊圣保德传》一书,卷首有《宋真宗御制翊圣保德真君传序》,《道藏》本题《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真君传序》(不确)。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述翊圣降世经过和宋朝供奉事迹;中卷述翊圣显灵事迹,多为驱邪斩妖等事;下卷为翊圣降言录,主要宣扬忠孝仁义,积善去恶等说。又附王钦若“进翊圣保德真君事迹表”和宋真宗“批答”。《道藏》本还载有宋徽宗加封的“敕诰”(是为后人所附)。现存宋《云笈七签》本、明《道藏》本,清《四库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慧山记续编

    三卷。清邵涵初撰。邵涵初,字吟泉,江苏无锡人,为邵宝八世族孙。明邵宝曾撰《慧山记》。此篇则续之,并与之合刻、为之加注。《慧山记续编》同治七年(1868)刻本。共三卷。卷首列清圣祖高宗宸翰。正文分为十一

  • 易学启蒙补

    二卷。清梁锡玙撰。此书系补朱子《周易启蒙》。梁氏或补上书未备,或上书文字内容已备,而为之补图。此书于启蒙多补充,然画蛇添足之举也不少。梁氏当时以经学闻名,其易学得时人推崇。今观之,其易学多所疏陋。今存

  • 弇州史料

    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王世贞撰,董复表编。王世贞(1526-154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

  • 易经注

    三卷。元董中行撰,抄本。中行字若水,生平事迹不详。北京图书馆藏有其著《易经注》抄本,凡三卷。此书不沿袭前人成说,多所独创。由乾卦至离卦称上经,为一卷;由咸卦至未济曰下经,为一卷;以系辞、说卦、序卦、杂

  • 禹贡辑注

    一卷。清余宗英撰。余宗英字伯熊,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本书所辑,以蔡沈《书集传》为主,但蔡传有误者,则不从蔡氏注,间附以己意以决断之。有的虽从蔡氏注,但为之辨误而驳正之。如蔡沈认为“梁

  • 灵枢

    见《灵枢经》。

  • 宋传

    见《宋高僧传》。

  • 四书正学渊源

    十卷。明章一阳编。一阳,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编此书旨在阐扬金华学派乃朱子之正宗,并非为发明四书。黄干乃朱熹弟子,何基受业于黄,王柏受业于何,后又传金履祥、许谦,皆以朱学正宗自居,一阳于是取

  • 论语稽

    二十卷。清宦懋庸撰。懋庸字伯铭,号莘齐,贵州遵义人,监生。历充江浙州县幕府,著述很多。此书是其晚年所成。其子应清,字海之。校论是书,并补撰叙例。是书以稽为名,意在述旧。全录古注,唯皇邢二疏与朱注,节录

  • 江忠烈公行状

    一卷。清左宗棠(1812-1885)、郭松焘(详见《礼记质疑》)撰。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官至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一生曾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民起义,平定阿古柏叛乱,创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