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贝
见“赫哲族”(2422页)。
见“赫哲族”(2422页)。
撒拉语音译,意为“长袍”。清代撒拉族男子服饰。流行于今青海循化等地。其式样与维吾尔族袷袢相同。右衽斜领,无扣,腰系长带。
壮族民间伦理长歌。因用五言勒脚欢(壮歌的一种)的形式写成,亦称《欢全扬》。流传于广西隆山(今马山)、上林、都安、忻城等地。原为“方块壮字”抄本。整理后,共2100行,分《天下不公平》、《天下众财主》、
春秋末白狄鲜虞人的故城。《括地志》云:“中山故城,一名中人亭”。位于今河北省唐县西北峭岭上。白狄鲜虞人自陕北、晋西迁入华北地区以后,在此建城。张曜《中山记》称:“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自周敬王
清政府管理西藏地方政务的若干规定。乾隆十五年(1750),清朝平定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之后,鉴于乱事起于噶伦等大员权责向无明文规定,以致各自引用私人,朋比为奸,擅权滋事,故授权七世达赖喇嘛,针对噶伦官员职
土族民歌。又称山歌。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一带。系对家曲而言。分为两种:一种是花儿,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内容多是谈情说爱。唱时须避开亲属、父母和同胞兄妹,只能在山野间唱,故名。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
蒙古国弓匠,唐兀氏。蒙古将朵罗台之孙。太祖成吉思汗平定西夏,搜罗诸色人匠,以所制弓进献,太祖赐名怯延兀兰,任其为怯怜口行营弓匠百户,徙居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卒于此。
古族名。戎之一支。周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遂迁戎于太原,故名。后周王屡征之,不克。太原的位置有今固原平凉说;包头五原说;山西太原说;赵城镇以南、冀城以西、永济以东、平陆以北说;山陕黄土高原东部说等。
清朝管理西藏地方铸造银币和兑换之行政措施。乾隆五十八年(1793)钦定章程规定:以纯汉银铸造银钱;图案正面用汉字铸“乾隆宝藏”,背面用藏文译音成“乾隆宝藏”四字;以重1钱、5分两种搭配铸造,每纹银1两
见“骨咄”(1660页)。
古肃慎族所居之地。约东临日本海,西近嫩江,南达牡丹江上游一带,北有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汉晋时的挹娄、南北朝至唐时的勿吉、靺鞨诸部,也大体居此。《新唐书·渤海传》所载“以肃慎故地为上京”,“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