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
鼻相关字典
鼻[bí]字的成语
- 听人穿鼻[tīng rén chuān bí]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比喻听凭别人摆布。 
- 拥鼻吟[yōng bí yín]用手捂着鼻子轻声吟咏。形容用雅正的声调拉长声音吟咏。 
- 捻着鼻子[niǎn zhe bí zi]形容克制忍耐,受了气也不敢发作。 
- 一鼻子灰[yī bí zǐ huī]比喻碰壁或受斥责。 
- 仰承鼻息[yǎng chéng bí xī]仰:依赖;息:呼吸时进出的气。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 踏床啮鼻[tà chuáng niè bí]啮:咬。踏上床去咬自己的鼻子。形容强词夺理,力图狡辩。 
- 阿鼻地狱[ā bí dì yù]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鼻塌嘴歪[bí tā zuǐ wāi]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蚁鼻之缺[yǐ bí zhī quē]像蚂蚁鼻子那样小的缺陷。比喻微不足道的缺点。 
- 人皆掩鼻[rén jiē yǎn bí]人人都捂住鼻子。本指秽气难闻,后指行为丑恶,谁都不愿接近。 
- 掩鼻而过[yǎn bí ér guò]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 鹰鼻鹞眼[yīng bí yào yǎn]鹞:一种形体像鹰而比鹰小的凶猛的鸟,背灰褐色,以小鸟、小鸡为食。形容奸诈凶狠的相貌。 形容人贪婪凶狠的相貌这个人鹰鼻鹞眼,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东西 
- 掩鼻***[yǎn bí tōu xiāng]捂住鼻子去偷点燃的香。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 异香扑鼻[yì xiāng pū bí]不同寻常的香味扑鼻而来。 
- 鼻塌唇青[bí tā chún qīng]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阿鼻叫唤[ā bí jiào huan]梵语指陷入阿鼻地狱后的呼叫声。比喻非常悲惨、呼唤求救的声音。 
- 抓牛鼻子[zhuā niú bí zi]比喻抓工作能够抓根本、抓重点。 比喻抓工作能够抓根本、抓重点 
- 鼻孔朝天[bí kǒng cháo tiān]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 耳满鼻满[ěr mǎn bí mǎn]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 鼻垩挥斤[bí è huī jīn]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 仰人鼻息[yǎng rén bí xī]仰:依赖;息:呼吸时进出的气。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比喻依靠别人而生存,只能看人家的脸色行事 解其倒悬,仰人鼻息。——北齐. 杜弼《檄梁文》 
- 嗤之以鼻[chī zhī yǐ bí]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用鼻子轻蔑地吭气,表示瞧不起对这种庸俗行为嗤之以鼻 
- 鼻息如雷[bí xī rú léi]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鼻端生火[bí duān shēng huǒ]以之形容马行疾速。 
- 开山鼻祖[kāi shān bí zǔ]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 鼻蹋嘴歪[bí tà zuǐ wāi]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这几天我忙得鼻蹋嘴歪! 
- 寒心酸鼻[hán xīn suān bí]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 鼻青脸肿[bí qīng liǎn zhǒng]鼻子发青,脸部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形容脸部受重伤的样子,比喻受到重大挫折 
- 鼻头出火[bí tóu chū huǒ]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鼻[bí]字在开头的词语
- 鼻梁[bí liáng](鼻梁儿)鼻子隆起的部分:高鼻梁ㄧ塌鼻梁儿。也叫鼻梁子。 鼻子的嵴 
- 鼻洟[bí yí]鼻涕。 
- 鼻瘜[bí xī]鼻痔,鼻息肉。 
- 鼻酸[bí suān]鼻子发酸。比喻悲伤心酸。 
- 鼻嘎儿[bí gā ér]方言。称干鼻屎。 
- 鼻子下面[bí zi xià miàn]犹言鼻子底下。 
- 鼻凹[bí āo]鼻翼两旁凹下去的地方。 
- 鼻炎[bí yán]鼻腔黏膜的炎症。急性鼻炎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在鼻部的表现,由病毒引起,可继发细菌感染。慢性鼻炎发病原因有: 
- 鼻子管[bí zi guǎn]鼻孔。 
- 鼻尖[bí jiān](鼻尖儿)鼻子末端最突出的部分。也叫鼻子尖儿。 鼻子末端最突出的部分,也叫鼻子尖儿 
- 鼻韵母[bí yùn mǔ]鼻音收尾的韵母。普通话语音中有ɑn,iɑn,uɑn,üɑn,en,in,un,ün,ɑng,iɑng,uɑng,eng,ing,ong,iong等。 音尾是鼻音的韵母,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 an、 en、 ang、 eng、 ong、 ian、 in、 iang、 ing、 iong、 uan、 uen、 uang、 ueng、 üan、 ün 
- 鼻端白[bí duān bái]佛教修行法之一。注目谛观鼻尖,时久鼻息成白。 
- 鼻汀[bí tīng]鼻涕。 
- 鼻翅儿[bí chìr]鼻翼的通称。 鼻翼 
- 鼻鼾[bí hān]熟睡时鼻子打呼噜的声音。 
- 鼻亭[bí tíng]1.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北,接永州市界。相传舜封弟象于此。 2.指舜弟象。亦借指动物之象。 
- 鼻道[bí dào]犹鼻隧。 
- 鼻柱[bí zhù]1.鼻梁。 2.鼻中隔。 
- 鼻洼子[bí wā zǐ]鼻翼旁边凹下去的部分。也叫鼻洼。 
- 鼻疮[bí chuāng]中医学病名。指鼻孔内刺疼,色红,甚则鼻毛脱落,干燥易结痂,多由肺热引起。治宜祛风清肺。 鼻部的一种病。发病时鼻翼红肿,鼻孔内疼痛 
- 鼻窝[bí wō]犹鼻洼。 
- 鼻牛[bí niú]方言。鼻腔里干结的鼻涕。 
- 鼻端[bí duān]鼻子顶端,鼻尖。 
- 鼻鼾如雷[bí hān rú léi]见“鼻息如雷”。 
- 鼻音[bí yīn]口腔气流通路阻塞,软腭下垂,鼻腔通气发出的音,例如普通话语音的m,n,ng()等。 
- 鼻梁骨[bí liáng gǔ]鼻中隔。 
- 鼻烟[bí yān](鼻烟儿)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鼻烟壶(装鼻烟的小瓶)。 
- 鼻珠[bí zhū]方言。鼻子。 
- 鼻犀[bí xī]谓***长于鼻者。 
- 鼻镜[bí jìng]用于检查鼻腔的器械。 用于检查鼻腔的器械 
- 鼻屎[bí shǐ]鼻牛。 
- 鼻子[bí zi]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又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位于头部,有两个孔。 人或其它哺乳动物脸上覆盖着鼻腔前部的突出部分;泛指包括鼻腔在内的鼻子 
- 鼻张[bí zhāng]鼻翼翕张。 
- 鼻咽癌[bí yān ái]一种长于鼻咽部粘膜的恶性肿瘤。 一种长于鼻咽部粘膜的恶性肿瘤 
- 鼻塞[bí sè]鼻腔由于粘膜肿胀或鼻中隔弯曲等而堵塞,影响呼吸通畅。 鼻子不通气 
- 鼻子底下[bí zi dǐ xià]比喻很近的地方。 
- 鼻亭山[bí tíng shān]古山名。在今湖南道县。 
- 鼻注[bí zhù]鼻饮时用的管子。 
- 鼻涕团[bí tì tuán]山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山楂》。 
- 鼻翅[bí chì]鼻尖两旁的部分。 
- 鼻隧[bí suì]鼻孔内的鼻前庭部分及鼻腔内通道。 
- 鼻液[bí yè]鼻涕。 
- 鼻管[bí guǎn]鼻孔。 
- 鼻嚏[bí tì]犹喷嚔。 
- 鼻雷[bí léi]犹言鼻息如雷。 
- 鼻斤[bí jīn]《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后以“鼻斤”比喻出众的才能。 
- 鼻牛儿[bí niúr]〈方〉鼻腔里干结的鼻涕。 
- 鼻毛[bí máo]长在鼻腔内的细毛。 
- 鼻痔[bí zhì]鼻内所生瘜肉之类。初生形如石榴子,渐大下垂,色紫微硬,撑塞鼻孔,碍人气息难通。 
- 鼻皶[bí zhā]1.亦作“鼻皻”。 2.鼻尖发暗红色疱点。 
- 鼻烟瓶[bí yān píng]即鼻烟壶。 
- 鼻息[bí xī]从鼻腔出入的气息,特指熟睡时的鼾声:鼻息如雷。 鼻腔呼吸时的气息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后汉书.袁绍传》仰人鼻息 
- 鼻准[bí zhǔn]鼻尖;鼻梁。 
- 鼻祖[bí zǔ]〈书〉始祖,比喻创始人。 始祖,比喻创始人有周氏之 蝉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 鼻高[bí gāo]自鼻根到前鼻孔下缘中点的高度。 自鼻根到前鼻孔下缘中点的高度 
- 鼻儿[bír]①器物上面能够穿上其他东西的小孔:门鼻儿ㄧ针鼻儿。②〈方〉像哨子的东西:用苇子做了一个鼻儿。 
- 鼻绳[bí shéng]指拴在牛鼻上的绳子。 
- 鼻箫[bí xiāo]即鼻笛。 
- 鼻胆[bí dǎn]方言。指鼻翼和准头。 
- 鼻疔[bí dīng]中医学病名。指发于鼻孔内的恶性疖肿。初起干痒﹑胀痛﹐继而红肿,如局部酿脓,则疼痛加剧,严重时肿及上唇及周围组织,并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 鼻赤[bí chì]犹鼻皶。 
- 鼻凹糖[bí āo táng]见“鼻凹里砂糖”。 
- 鼻官[bí guān]鼻子。鼻为五官之一,故称。 
- 鼻沟[bí gōu]鼻凹,鼻洼子。 
- 鼻山根[bí shān gēn]即鼻根。 
- 鼻坳[bí ào]鼻凹,鼻洼子。 
- 鼻蕋[bí ruǐ]鼻毛。 
- 鼻钩[bí gōu]指鼻子成钩状。 
- 鼻中隔[bí zhōng gé]把鼻腔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由骨、软骨和黏膜构成。 鼻道之间的骨性和软骨性间隔 
- 鼻饲[bí sì]病人不能用嘴饮食时,用特制的管子通过鼻腔插入胃内,把流质食物或药液从管子里灌进去。 用特制的胃管经鼻腔插至胃并灌入流食,用于不能进食的危重病人 
- 鼻皻[bí zhā]见“鼻皶”。 
- 鼻头[bí tóu]〈方〉鼻子。 
- 鼻钮[bí niǔ]1.古印钮。 2.器物上可以穿东西的小孔。 
- 鼻斲[bí zhuó]削除鼻端之垩。事见《庄子.徐无鬼》。 
- 鼻吹[bí chuī]谓以鼻吹奏乐器。 
- 鼻气如雷[bí qì rú léi]见“鼻息如雷”。 
- 鼻鼽[bí qiú]鼻塞不通。 
- 鼻龙[bí lóng]方言。鼻涕。 
- 鼻笑[bí xiào]讥嘲或鄙视的表情。 
- 鼻子眼儿[bí zi yǎn ér]鼻孔。 ∶鼻孔 
鼻[bí]字在中间的词语
- 赤鼻矶[chì bí jī]古地名。在今湖北省黄州市城西北江滨,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称赤壁。 
- 牛鼻子[niú bí zi]1.对道士的戏称。以道士梳髻高起如牛鼻,故称。一说道教所奉的始祖老子曾骑青牛过函谷关,故称。 2.牛的鼻子。常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 
- 横打鼻梁[héng dǎ bí liáng]方言。表示保证(办到所说的事)。 
- 嗡鼻音[wēng bí yīn]鼻音浓重的声音。 
- 褰鼻蛇[qiān bí shé]白花蛇的别名。 
- 仰鼻息[yǎng bí xī]谓迎合别人的意旨。 
- 吊鼻子[diào bí zi]方言。鼻疽。 〈方〉∶鼻疽 
- 头飞鼻饮[tóu fēi bí yǐn]传说古代南方有落头之民,其头能飞;有鼻饮之人,相习以鼻饮水浆。事见《汉书.贾捐之传》﹑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后遂以“头飞鼻饮”代称古代南方较落后的民族。 
- 齆鼻头[wèng bí tóu]见“齆鼻”。 
- 针鼻儿[zhēn bír]针头上的小孔,用于穿线。 针头上的小孔,用于穿线 
- 嗡鼻头[wēng bí tóu]见“嗡鼻”。 
- 蚁鼻钱[yǐ bí qián]我国战国楚铜币名。最常见的一种似为古文“贝”字﹐也有人认为是古文“晋”字﹐像人面﹐俗称“鬼脸钱”。另一种的文字普通释作“各六朱”或“各一朱”﹐三字连写﹐笔画像一只蚂蚁。又因两“口”像鼻孔﹐故通称为“蚁鼻钱”。其形亦有上狭下广者。 
- 共川鼻饮[gòng chuān bí yǐn]古骆越族的习俗﹐父子同川而浴﹐以鼻饮水。 
- 抹鼻子[mǒ bí zi]∶哭(含诙谐意)。如:这个小女孩经常抹鼻子。 
- 阿鼻狱[ā bí yù]见“阿鼻地狱”。 
- 串鼻子[chuàn bí zi]犹言串通一气。 
- 门鼻儿[mén bír]钉在门上的铜制或铁制半圆形物,可以跟钌铞儿、铁棍等配合把门扣住或加锁。 
- 老鼻子[lǎo bí zi]〈方〉多极了(后边带‘了’字):今年收的白菜可老鼻子了。 
- 哭鼻子[kū bí zi]哭(含诙谐意):输了不许哭鼻子。 
- 阿鼻鬼[ā bí guǐ]指阿鼻地狱里的鬼卒。 
- 玉鼻骍[yù bí xīng]白鼻赤毛的马。 
- 瓮鼻头[wèng bí tóu]见“瓮鼻”。 
- 拉鼻儿[lā bí ér]指鸣汽笛。 
- 冷鼻凹[lěng bí āo]犹冷脸子。 
- 白鼻子[bái bí zi]指鼻子上涂抹***的京剧脸谱﹐属丑角。借喻狡诈的性格。 
- 粉鼻儿[fěn bí ér]白晳可爱之鼻。 
- 捏着鼻子[niē zhe bí zi]1.亦作“揑着鼻子”。 2.强行忍受的样子。 
鼻[bí]字在结尾的词语
- 酒皶鼻[jiǔ zhā bí]即酒糟鼻。 
- 拥鼻[yōng bí]1.掩鼻。 2.见“拥鼻吟”。 
- 破鼻[pò bí]犹扑鼻。 
- 酒糟鼻[jiǔ zāo bí]慢性皮肤病。发生在颜面中部,尤以鼻部为甚。鼻子尖出现鲜红色斑点,逐渐变成暗红色,病期长久,鼻部结缔组织增长,皮脂腺扩大,成小硬结,能挤出皮脂分泌物。亦指患此疾的鼻子。 
- 响鼻[xiǎng bí]骡马等动物鼻子里发出响声叫打响鼻儿。 骡马等鼻子里发出响声 
- 没巴鼻[méi bā bí]没来由;无根据;没办法。 
- 鹰钩鼻[yīng gōu bí]鹰嘴形的鼻子。有时形容人的相貌奸诈凶狠。 
- 鼾鼻[hān bí]打呼噜。熟睡貌。 
- 嗡鼻[wēng bí]1.亦称“嗡鼻头”。 2.指发音时鼻音浓重。 
- 斫鼻[zhuó bí]语本《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以“斫鼻”比喻技艺成熟高超。 
- 没些巴鼻[méi xiē bā bí]犹言没巴鼻。 
- 楯鼻[dùn bí]盾牌的把手。 
- 赤鼻[chì bí]古谓齄鼻,俗称酒渣鼻﹑酒糟鼻。症状为鼻准发红,久则呈紫黑色,甚者可延及鼻翼,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高低不平,状如赘疣。 
- 嗤鼻[chī bí]见“嗤之以鼻”。 
- 反鼻[fǎn bí]蝮蛇的别名。 
- 骨鼻[gǔ bí]鼻相的一种。 
- 狮子鼻[shī zi bí]鼻梁稍凹、鼻孔扁平的鼻子。鼻梁稍凹、鼻孔扁平的鼻子 
- 齆鼻[wèng bí]因鼻孔堵塞而发音不清。 
- 缩鼻[suō bí]嗤视貌;厌恶貌。 
- 荷鼻[hé bí]荷叶的蒂。 
- 决鼻[jué bí]缺鼻。指兔。传说月中有兔,因又借指月亮。 
- 晒犊鼻[shài dú bí]指晋阮咸于阴历七月七日挂晒犊鼻裈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阮咸)﹑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后用为贫而豁达的典实。 
- 斲鼻[zhuó bí]1.亦作“斵鼻”。 2.喻谓技艺高超。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 扑鼻[pū bí]气味冲鼻。 气味冲鼻而来鱼香扑鼻 
- 鼓鼻[gǔ bí]扇动鼻子。指喷气。 
- 瓮鼻[wèng bí]谓鼻腔不畅,发声多带鼻音。 
- 犊鼻[dú bí]1.见“犊鼻裈”。 2.针灸穴位名。位于髌骨韧带内外侧各一横指凹陷处。 
- 印鼻[yìn bí]印钮。 印钮的别称 
- 有鼻[yǒu bí]见“有庳”。 
- 刺鼻[cì bí]谓气味呛鼻难闻。 
- 蚁鼻[yǐ bí]比喻微细。 
- 白鼻[bái bí]见“白鼻騧”。 
- 石鼻[shí bí]突出的石头。 
- 引刀割鼻[yǐn dāo gē bí]汉刘向《列女传.梁寡高行》:“梁高行者,梁之寡妇也。其为人荣于色而美于行,夫死早寡不嫁,梁贵人多争欲取之者,不能得。梁王闻之,使相聘焉……〔高行〕乃援镜持刀以割其鼻。”后以其人为封建时代节妇烈女的典型,亦有效法其事者。 
- 蹙鼻[cù bí]皱缩鼻翼。忧愁貌。 
- 可鼻[kě bí]适合人们用鼻子嗅闻。如: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 曷鼻[hé bí]谓鼻如蝎虫。曷,通“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曷鼻﹐巨肩。”司马贞索隐:“曷鼻﹐谓鼻如蝎虫也。”一说为仰鼻﹐鼻子掀仰。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四》:“曷读为‘遏’……遏鼻者﹐偃鼻也;偃鼻者﹐仰鼻也。《广雅》:偃﹐仰也。故徐广曰﹐曷一作仰。” 
- 裂鼻[liè bí]使鼻欲裂。形容气味浓烈。 
- 鹅鼻[é bí]山谷名。在浙江秦望山。 
- 猪鼻[zhū bí]古代车名。 
- 觜鼻[zī bí]詈语。即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