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
厘相关字典
厘[lí]字在开头的词语
- 厘订[lí dìng]1.整理订正。 2.制订。 
- 厘定[lí dìng]〈书〉整理规定:重新厘定规章制度。 
- 厘饬[lí chì]治理整顿。 
- 厘捐局[lí juān jú]见“厘金局”。 
- 厘局[lí jú]旧时管理征收厘金的机关。局下设卡,卡又有分卡﹑巡卡。 
- 厘麰[lí móu]麦。厘,通“来”。 
- 厘毫[lí háo]1.亦作“厘豪”。亦作“?毫”。 2.毫厘。形容极小。 
- 厘事[lí shì]旧指帝王祈福或祷雨的祭祀。《汉书.文帝纪》所谓“祠官祝厘”者即指此。宋以后多由道士行之。 
- 厘务[lí wù]1.管理政事。 2.厘捐。 
- 厘损[lí sǔn]整治裁减。 
- 厘运[lí yùn]福运。 
- 厘谢[lí xiè]谓以胙肉作为酬报。 
- 厘金[lí jīn]旧时在内地交通要道对过往货物征收的税,清咸丰年间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筹措军费而设,民国二十年改定税制时撤消。也叫厘捐或厘金税。 
- 厘金局[lí jīn jú]1.亦称“厘捐局”。 2.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 
- 厘豪[lí háo]见“厘毫”。 
- 厘理[lí lǐ]犹治理。 
- 厘补[lí bǔ]改革和补救。 
- 厘革[lí gé]1.亦作“?革”。 2.改革。 
- 厘祀[lí sì]谓改革祭神制度,废除淫祠。 
- 厘福[lí fú]1.亦作“?福”。 2.幸福;福气。 
- 厘嫂[lí sǎo]见“厘?”。 
- 厘析[lí xī]条分缕析。谓分析细密而有条理。 
- 厘整[lí zhěng]1.治理整顿。 2.谓整理修订书籍。 
- 厘捐[lí juān]即厘税。 
- 厘降[lí jiàng]本谓尧女嫁舜事。《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孔传:“降,下嫔妇也,舜为匹夫,能以义理下帝女之心。”段玉裁撰异:“厘,整治之意;降,下也,整治下二女于妫汭。”一说,厘谓治迹。见《汉书.外戚传上序》颜师古注。后多用以指王女下嫁。 
- 厘治[lí zhì]犹治理。 
- 厘米汞柱[lí mǐ gǒng zhù]压强单位,等于支承1厘米高汞柱所需压力,当汞的密度为13.59651克/厘米3,引力加速度为标准值980.6厘米/秒2时,等于1333.22387415帕斯卡,它和10托的差别小于7百万分之一。 压强单位,等于支承1厘米高汞柱所需压力,当汞的密度为13.59651克/厘米 3 ,引力加速度为标准值980.6厘米/秒 2 时,等于1333.22387415帕斯卡,它和10托的差别小于7百万分之一 
- 厘秩[lí zhì]整理编次。 
- 厘卡[lí kǎ]旧时征收厘金的机构。一般于通商要道设置正卡,下设分卡﹑巡卡等。分卡下再设置查验分卡和收厘分卡。前者专司查验和缉私;后者专管征收。 
- 厘分[lí fēn]整理分类。 
- 厘盐[lí yán]谓治理盐务。 
- 厘弊[lí bì]整治弊端。 
厘[lí]字在中间的词语
- 克厘米[kè lí mǐ]1.转矩的单位,等于1克重量作用在1厘米长的杠杆臂上。 
- 巴厘岛[bā lí dǎo]印度尼西亚岛屿。面积约5500平方千米。岛上有十余座火山锥,最高峰阿贡活火山海拔3142米。以庙宇建筑、自然风光以及雕刻、音乐和舞蹈闻名于世。是东南亚旅游中心。 
- 分厘卡[fēn lí kǎ]见〖百分尺〗。 
- 盐厘总局[yán lí zǒng jú]旧时管理盐税的官署。 
- 陟厘纸[zhì lí zhǐ]纸名。用陟厘制成。即苔纸﹐也称侧理纸。 
- 安厘王[ān lí wáng]名圉(yù),魏国第六君,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276—前243)。 釐,xī,同“僖” 
厘[lí]字在结尾的词语
- 季厘[jì lí]古代传说中的国名。 
- 失之毫厘[shī zhī háo lí]只稍微差一点儿,就会造成很大差误或错误。亦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保厘[bǎo lí]治理百姓,保护扶持使之安定。 
- 福厘[fú lí]幸福。 
- 降厘[jiàng lí]赐福。 
- 陟厘[zhì lí]1.一种蕨类植物。生池泽阴湿岩石上﹐一名石发。可入药﹐又可造纸。 2.指陟厘纸。 
- 毫厘[háo lí]一毫一厘,形容极少的数量:~不爽。 失之~,谬以千里。 
- 毛厘[máo lí]犹毫厘。形容极微小。 
- 整厘[zhěng lí]整顿改革。 
- 税厘[shuì lí]海关税和厘金税的合称。 
- 酒厘[jiǔ lí]对酒类征收的厘金。 
- 祠厘[cí lí]祭神求福。 
- 鸿厘[hóng lí]洪福。 
- 庞厘[páng lí]犹言大福。 
- 训厘[xùn lí]训教治理。 
- 祝厘[zhù lí]祈求福佑,祝福。 
- 分厘[fēn lí]1.分量,重量。2.划分整理。3.一分一厘。形容数量很少。 
- 豪厘[háo lí]一毫一厘。形容很少的数量。豪,通“毫”。 
- 逆厘[nì lí]迎福;受福。 
- 综厘[zōng lí]治理。 
- 辅厘[fǔ lí]辅助厘正。 
- 板厘[bǎn lí]指定例的捐税。 
- 盐厘[yán lí]旧时对盐所征的厘金。清咸丰三年设此税收,大都属于盐的附加税性质。1914年并入盐的正税。 
- 延厘[yán lí]旧时祝颂语,谓迎来福祥。厘,通“禧”。 
- 地厘[dì lí]谓大地之道。 
- 公厘[gōng lí]1.亦称“毫米”。 2.公制长度单位。一千公厘等于一米。 
厘[lí]字的成语
- 分厘毫丝[fēn lí háo sī]形容极细微。 
- 毫厘千里[háo lí qiān l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略语。 
- 厘奸剔弊[lí jiān tī bì]厘:整理,治理。整治坏人坏事,革新社会弊端。 
- 分毫析厘[fēn háo xī lí]毫、厘: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细微。 
- 析毫剖厘[xī háo pōu lí]分解剖析极为细小的事物。形容分析仔细而透彻。 
- 毫厘丝忽[háo lí sī hū]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 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 一分一厘[yī fēn yī lí]分、厘:金钱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10厘。形容很少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