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龙石散

龙石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龙石散

药方名称龙石散

处方朱砂(研飞)二两半,寒水石(烧通赤)二斤,生脑子(研)二钱半。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塞,疼痛妨闷。

用法用量每日五、七次用,夜卧掺贴妙。每用少许,掺贴患处,咽津。

小儿疮疹,毒气攻口齿,先用五福化毒丹扫后,仍再用此药掺贴,立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洞天奥旨》卷十二:龙石散

药方名称龙石散

处方伏龙肝不拘多少,滑石少许。

制法各为极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湮尻疮,湿热之气湮烂成疮,生于新生之儿,或在颐下项边,或在两肢窝内,或在两腿丫中。

用法用量掺在疮上,外用草纸革之。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二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般经》:龙石散

药方名称龙石散

处方龙骨赤石脂海螵蛸白芷、黄丹、血竭朱砂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敷患处。

功能主治痔落尽后收敛疮口。主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般经》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张氏家传》:龙石散

药方名称龙石散

处方寒水石(烧1日)1斤,生脑子1钱,朱砂(飞)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上膈壅热,咽喉肿塞疼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擦患处,咽津。儿疮疹攻口齿,先用化毒丹,次用此药擦之。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张氏家传》

《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龙石散

药方名称龙石散

处方龙骨(煅过,去火毒)、香白芷、好黄丹、软石膏(煅过,去火毒)各等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收敛疮口。主痔疮。

用法用量干掺疮口上,又须候痔头焦落尽,以此药收敛疮口,更预先准备些好血竭末,或要止血,或要收敛疮口要用。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

猜你喜欢

  • 术附丸

    药方名称术附丸处方厚朴(去粗皮,姜制,炙)茯苓(去皮)干姜(洗,炮)白术(炒)各120克半夏60克(酒泡七次)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各45克制法前五味,并锉骰子块,入大青州好枣180克,砂钵内

  • 蟾皮片

    药方名称蟾皮片处方干蟾皮1两。制法上为细末;或轧成片剂,每片1分。功能主治血虚肝旺之外阴白斑症。用法用量每服5片,日2次;或水泛为丸,每日1钱,分2次化服。摘录《妇产科学》

  • 雷丸鹤虱散

    药方名称雷丸鹤虱散处方雷丸8分,鹤虱8分,贯众8分,狼牙8分,桂心8分,当归8分,槟榔8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杀虫。主心痛三十年不愈。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空腹煮蜜水半鸡子许调下,1日2服,若重不过3

  • 谷糠油

    药方名称谷糠油处方新米糠。功能主治散风止痒,消炎祛湿,防腐抗菌,促进角质形成。主多种亚急性、肥厚性皮肤损害。用法用量按:《山东医药》本方用法:用厚纸上以针刺许多小孔,密封碗口或盆口,上堆谷糠(新者佳)

  • 枫香脂丸

    药方名称枫香脂丸处方枫香脂半钱,巴豆7粒(去皮心)。制法上同研相入,捻为丸,如枣核大。功能主治耳聋。用法用量绵裹塞耳中。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 苦楝根粥

    药方名称苦楝根粥处方苦楝根(洗去土,取皮,细锉)半升。功能主治杀虫驱蛔。主蛔虫心痛。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楝根粥”。注意根据群众经验,经常栓牛的苦楝树根皮不宜选用。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

  • 玄妙散

    药方名称玄妙散处方玄参4.5克丹参9克沙参12克茯神6克 柏仁6克麦冬4.5克(朱砂拌)桔梗3克 贝母6克杏仁9克夜合花6克 淡竹叶10张 灯心100厘米功能主治养阴清心,化痰止咳。治心阴不足,咳嗽痰

  • 半夏拨刀

    《圣济总录》卷一九○:半夏拨刀药方名称半夏拨刀别名半夏饪处方大麦面4两,半夏(汤洗去滑,尽炒)半两(为末),桂(去粗皮)1钱(为末)。功能主治妇人痃癖,血气,口吐酸水。用法用量半夏饪(《普济方》卷三二

  • 复睛丸

    药方名称复睛丸处方当归蝉蜕槟榔夏枯草胡黄连黄誊 白蒺藜各30克羌活独活防风细辛枳壳白芍赤芍川芎柴胡青皮陈皮甘草各12克茯苓9克白芷6克木贼20克蛇蜕藁本各6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 攻温固脉煎

    药方名称攻温固脉煎处方熟地1两,当归1两,洋参3钱,紫草3钱,泽兰3钱,大黄(酒浸)3钱,芒消3钱,白僵蚕(酒炒)3钱,全蝉脱12个,白蜜1两,黄酒1两,黄连3钱,黄芩3钱,栀子3钱。功能主治温病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