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阴煎

理阴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理阴煎

药方名称理阴煎

别名理营煎(《仙拈集》卷一)。

处方熟地9~21克或30~60克当归6~9克或15~21克 炙甘草3~6克干姜(炒黄色)3~9克 或加肉桂3~6克

功能主治益肾健脾,活血调经。治真阴虚弱,痰饮内停。胀满呕哕,恶心吐泻,腹中疼痛,妇人经迟血滞。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320毫升,热服。

命门火衰,阴中无阳,加附子人参;外感风寒,邪未人深,但见发热身痛,加柴胡6克;寒凝阴盛而邪气难解,加麻黄6克;阴盛之体,外感寒邪,恶寒脉细,加细辛3~6克,甚者再加附子3~6克,或并加柴胡以助之;阴虚内热,宜去姜、桂,单用三味,或加人参;脾肾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加茯苓4.5克,或加白芥子1.5克;泄泻不止,少用当归或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腰腹疼痛,加杜仲、枸杞;腹胀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理阴煎

药方名称理阴煎

处方熟地5钱,当归3钱(醋炒),炮姜5分(盐水炒),肉桂5分(盐水炒)。

功能主治女子鼻衄,阳虚血走,脉细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阳虚之人,脉络空虚而荣血散溢,故血得上出于鼻,天癸不能下行焉。熟地补阴以吸经血之上溢,当归养血以归营血之乱行;肉桂盐水炒以统摄其血,炮姜盐水炒以止涩其血也。水煎,温服,使血暖阳回,则阳能统血而血不外走,何有衄血之患,天癸无不渐来矣。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 百解散

    《活幼心书》卷下:百解散药方名称百解散处方干葛75克升麻赤芍药各60克黄芩30克麻黄22.5克 薄桂(去粗皮)7,5克甘草4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小儿外感风寒,鼻流清涕,头痛发热,昼轻夜重。用法

  • 鹿粉散

    药方名称鹿粉散处方鹿角(烧灰)。制法上为细末,入轻粉,油调。功能主治脚上生恶疮。用法用量涂疮上。摘录《普济方》卷三○○

  • 桂枝石膏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桂枝石膏汤药方名称桂枝石膏汤处方桂枝15克石膏知母各45克 黄苇30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疟无他证,隔日发,先寒后热,寒少热多者。用法用量分作三服。每服用水150毫升煎

  • 黄连煎

    《圣惠》卷三十二:黄连煎药方名称黄连煎处方黄连半两(去须),蕤仁半两(汤浸,去赤皮,研),杏仁49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研),黄柏半两(锉),腻粉2钱,青盐半两,龙脑1钱(细研)。制法上除龙脑外,并为

  • 大玉柱丸

    药方名称大玉柱丸处方白术1两,人参1两,厚朴1两,藿香1两,当归1两,茯苓1两,芎?1两,青橘皮1两,甘草1两,陈橘皮1两,神曲半两,麦糵半两,肉豆蔻1分,丁香1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 法制枳实

    药方名称法制枳实处方枳实1斤,檀香5钱,片脑1钱。制法上为末,同甘草膏为衣。功能主治消胀满逆气,除胸胁痰癖。主腹部臌胀,呕吐或呃逆,胸满胁痛,痞闷不舒。用法用量随时细嚼。各家论述《串雅外编选注》:本方

  • 提毒散

    药方名称提毒散处方石膏(煅)105克红粉4.5克 章丹12克冰片3.6克制法上四味,同研为极细粉,过罗装瓶。功能主治化腐生肌,解毒止痛。治疖子、疮疡、肿毒溃烂,破流脓血,久不收口。用法用量每次用3克,

  • 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药方名称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拼音zuogushenjing1haofangjiawei处方川牛膝60-12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细辛4-6克,苍术

  • 菟丝子圆

    药方名称菟丝子圆处方龙齿三分,远志(去苗.心.半两.黑豆煮),泽泻、肉苁蓉、菟丝子(净洗.酒浸)、泽泻、鹿茸(去毛.酥炙)、石龙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一两;石斛(去根)、熟干

  • 滴露膏

    药方名称滴露膏处方大风子24粒(去皮),江子仁36粒(要肥润者),核桃1个(去皮),水银1钱(炙成泥或成面用)。制法上药前三味用香油炙紫色,入水银细研成膏。功能主治疥疮。用法用量从头顶往下,有疥无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