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巴豆膏

巴豆膏

《圣惠》卷六十五: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7粒(去皮,研),硫黄半两(细研),白矾半两(烧灰),芜芎半两,猪脂3两。

制法上为末,炼猪脂成油,入前药末调和令匀。

功能主治一切疥疮有虫,时作瘙痒。

用法用量每用莲子大,于手掌内搓涂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普济方》卷三○八引《经验良方》: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1粒(研烂),猪脂膏少许(一方用胭脂膏少许)。

功能主治蜈蚣及虫咬伤痛。

用法用量调涂疮口。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引《经验良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5粒(去壳,生研),蜣螂1枚(去足翅,生用)。

制法上药同研匀如膏。

功能主治箭镞入骨,不可拔,无计得出者。

用法用量用时丸如绿豆大,涂箭疮内。须臾痛定,微痒且忍之,待极痒不可忍,撼动箭镞即拔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去壳,炒焦)。

制法研如膏。

功能主治肉死涂之即腐,未死涂之生肌。主发背中央肉死,及恶疮、臁疮内有毒根,久不收敛者。

用法用量外涂。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

猜你喜欢

  • 姜椒丸

    药方名称姜椒丸处方蜀椒(去目及合口,炒出汗)1两1分,干姜(炮)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细辛(去苗叶)1两,芍药1两,桂(去皮)1两,桔梗(炒)半两,乌喙(炮裂,去皮

  • 猪苓散

    药方名称猪苓散别名三物猪苓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处方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制法上三味,杵为散。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治呕吐,膈上有停饮,吐后欲饮水。用法用量每次6克,温开水调服,每日三次。摘录《金

  • 定痛散

    《万病回春》卷五:定痛散药方名称定痛散处方当归生地黄细辛干姜白芷连翘苦参黄连花椒桔梗乌梅甘草各3克制法上药锉一剂。功能主治主虫牙痛甚,遇冷、热、酸、咸即痛者。用法用量水煎,先噙漱,后咽下。摘录《万病回

  • 槐豆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槐豆散药方名称槐豆散处方槐豆(炒)2两,皂荚子仁3分(炒),枳壳(去瓤,麸炒)1两,防风(去叉)1两,桑耳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肠风、五痔,下鲜血,多秘结疼痛,成气痔者。用法

  • 地肤子洗剂

    药方名称地肤子洗剂处方地肤子12g,防风10g,独活10g,荆荠10g,白芷10g,赤芍10g,川椒10g,桑白皮10g,苦参10g。功能主治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煎沸,洗浴。摘录《

  • 快气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快气丸药方名称快气丸处方槟榔3枚(锉)木香30克 肉豆蔻(去壳)15克甘遂15克(麸炒黄)大戟7.5克(炮)白牵牛30克(炒)墨(烧赤,醋淬)7.5克沉香15克 陈橘皮(汤浸,去

  • 葆真止泄丸

    药方名称葆真止泄丸处方水煮熟地、人参(秋石拌)、龙骨、杞子、五味子、山药、茯神、牛膝炭。功能主治精伤,神离气怯,肾气失纳,阳浮不肯潜伏,致诸气皆升,络血随气上溢,肉瞤心悸,头面热,四末汗,两足跗肿冷,

  • 天台乌药丸

    药方名称天台乌药丸处方天台乌药(醋炙,或炒)半夏各15克 白姜7.5克 羊屎10枚(羊腹内者)制法上用文武火炒,研末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治反胃吐逆,腹内虚鸣。用法用量每服5~7丸,红酒下。摘录《普

  • 胡芦巴丸

    《景岳全书》卷五十八引《百一选方》:胡芦巴丸药方名称胡芦巴丸处方胡芦巴(炒)500克 大巴戟(炒)川乌(炮,去皮)各180克川楝子(炒)560克茴香600克吴茱萸(汤浸七次,炒)300克制法上药研末,

  • 龙骨饮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龙骨饮药方名称龙骨饮处方龙骨3两,青竹茹2两,干姜(炮)1两,伏龙肝5两,槲叶10枚(炙)。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妇人经血暴下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