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坎离既济丸

坎离既济丸

鲁府禁方》卷二:坎离既济丸

药方名称坎离既济丸

处方地黄(酒蒸,姜汁浸,焙)120克 生地黄(酒浸)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山茱萸(酒蒸,去核)山药甘枸杞肉苁蓉(酒洗,蒸)黄柏(去皮,酒炒)知母(酒炒)当归(酒洗)白芍药(酒炒)各60克 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各45克泽泻五味子拣参远志甘草水泡,去心)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治虚损证属肾阴不足,心火亢盛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黄酒送下。

摘录鲁府禁方》卷二

《饲鹤亭集方》:坎离既济丸

药方名称坎离既济丸

处方人参4两,生地4两,熟地4两,天冬4两,麦冬4两,萸肉4两,白芍4两,知母3两,川柏3两,肉桂3两,苁蓉3两,枸杞子3两,五味子3两,山药3两,茯苓3两,茯神3两,丹皮3两,泽泻3两,枣仁3两,远志3两,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常服养精神,和血脉,宁神益肾。主五劳七伤,心肾不交,虚火上炎,口燥舌干,骨蒸发热,五心烦躁,虚痰咳嗽,自汗盗汗,夜梦遗精,五淋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饲鹤亭集方》

《回春》卷四:坎离既济丸

药方名称坎离既济丸

别名坎离丸

处方当归(酒洗)6两,南川芎1两,白芍(酒炒)3两,熟地黄(酒蒸)4两,生地黄(酒洗)4两,天门冬(去心)4两,麦门冬(去心)4两,五味子3两,山药2两,山茱萸(酒蒸,去核)4两,牛膝(去芦,酒洗)4两,黄柏(去粗皮)9两(酒炒3两,蜜水炒3两,盐水炒3两),知母(去毛)4两(酒浸2两,盐水浸2两),龟版(去边,酥炙脆,微黄色)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虚火动,劳瘵之疾。

用法用量坎离丸(《类证治裁》卷三)。

注意忌铁器。

摘录《回春》卷四

症因脉治》卷三:坎离既济丸

药方名称坎离既济丸

处方熟地4两,当归3两,白芍药3两,牡丹皮3两,知母2两,天门冬4两,黄柏2两,麦门冬4两。

制法上为细末,玄武胶、鹿角胶等分为丸。

功能主治肾热痿软,腰骨不举,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足不任地,骨痿不能起床,尺脉大而虚者。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猜你喜欢

  • 蠲瘀煎

    药方名称蠲瘀煎处方茯苓、芎?、黄柏、桔梗、忍冬、木通、山栀子、土茯苓、大黄各等分。功能主治杨梅疮久不愈,或浸淫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霉疠新书》

  • 琥珀药

    药方名称琥珀药处方西琥珀6钱,枯白矾1钱,黄丹7钱,麝香4钱,龙泉粉2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阴囊搔痒不已,及自汗不收。用法用量每用半钱,掺在手心,于患处搽。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 乌发糖

    药方名称乌发糖处方核桃仕50克,赤沙糖500克。制法1.将红糖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开,移文火上煎熬至稠厚时,加炒香的黑芝麻、核桃仁,搅拌均匀停火。2.将乌发糖倒入涂有熟菜油的搪瓷盘中摊平,晾

  • 防风秦艽汤

    药方名称防风秦艽汤处方防风秦艽当归川芎生地白芍赤茯苓连翘各3克槟榔甘草栀子地榆枳壳槐角白芷苍术各1.8克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清肠止血。主痔疮便血,肛门坠重作痛。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

  • 莲实汤

    药方名称莲实汤处方莲实30枚(炒黄,捶碎),浮萍1分。功能主治小儿热渴不止。用法用量上用水1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分3次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 葫芦汤

    药方名称葫芦汤处方葫芦须5分,红花子1合(连壳炒香,石臼杵碎)。功能主治未出痘者令不出,欲出者可稀。主用法用量水1钟,加生姜3片,煎去半,空心服,量儿大小,酌其多寡服之;倘婴小令乳母服过即乳亦好。痘疹

  • 八物茜根汤

    药方名称八物茜根汤别名茜根散、茜根饮、茜根汤处方茜根3两,升麻3两,***3两,桔梗1两,黄柏1两,黄芩1两,地榆4两,白蘘荷4两。功能主治中蛊毒,下血状如鸡肝,腹中搅痛难忍者。用法用量茜根散(《圣惠》

  • 虎液膏

    药方名称虎液膏处方上好羊脑炉甘石8两(打如莲子大,1分重为则。用新铜罐盛入童便,浸49日,滤去宿童便,再入新童便煮1柱香久,咬咸酸味,不必再煮;又不可煮老。研为细末,用缸片1大块,将药放在上,用硬炭火

  • 增损肾沥汤

    药方名称增损肾沥汤别名肾沥汤(《外台秘要》卷十一)。处方羊肾1具远志人参泽泻干地黄桂心当归茯苓龙骨黄芩甘草芎藭各6克生姜18克五味子3克大枣20枚麦门冬6克制法上十六味,哎咀。功能主治治肾气不足,消渴

  • 九龙丸

    《张氏医通》卷十四:九龙丸药方名称九龙丸处方当归苦参各60克防风荆芥羌活各45克蝉蜕川芎各15克全蝎(滚水泡去咸味)3克 大枫仁24O克(一方少川芎、蝉蜕,有大胡麻60克,风藤30克)制法上药九味,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