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汤

内外伤辨》卷上:厚朴温中汤

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

处方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30克甘草(炙)草豆蔻茯苓(去皮)木香各15克干姜2.1克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燥湿除满。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一切冷物。

备注方中厚朴理气燥湿,消胀除满3草豆蔻干姜生姜温中散寒;木香陈皮行气宽中;甘草茯苓健脾渗湿。诸药合用,共成温中理气,燥湿除满之功。

摘录内外伤辨》卷上

医学传灯》卷上:厚朴温中汤

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

处方厚朴杏仁半夏枳壳桔梗炮姜甘草藿香香茹陈皮

功能主治中暑,脉沉细缓。

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明医指掌》卷五:厚朴温中汤

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

处方厚朴(姜炒)8分,干姜7分,甘草(炒)6分,木香5分,陈皮8分,茯苓8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心腹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2个,水2钟,煎8分服。

摘录明医指掌》卷五

内外伤辨》卷中:厚朴温中汤

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

处方厚朴(姜制)1两,橘皮(去白)1两,甘草(炙)5钱,草豆蔻仁5钱,茯苓(去皮)5钱,木香5钱,干姜7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脾胃着寒停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厚朴汤”,无草豆蔻仁、木香

各家论述《成方便读》:夫寒邪之伤人也,为无形之邪,若无有形之痰、血、食积互结,则亦不过为痞满、为呕吐,即疼痛亦不致拒按也,故以厚朴温中散满者为君;凡人之气,得寒则凝而行迟,故以木香、草蔻之芳香辛烈,入脾脏以行诸气;脾恶湿,故用干姜陈皮以燥之,茯苓以渗之;脾欲缓,故以甘草缓之;加生姜者,取其温中散逆除呕也。以上诸药,皆入脾胃,不特可以温中,且能散表,用之贵得其宜耳。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猜你喜欢

  • 胶菀***汤

    药方名称胶菀***汤处方紫菀、***、地骨皮、百部、白芍、丹皮、麦冬、玄参、川贝、茯苓、阿胶、甘草。功能主治劳嗽吐血。摘录《理虚元鉴》

  • 泻肝汤

    药方名称泻肝汤处方防风大黄茺蔚子黄芩黑参桔梗芒消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风热入眼,致患鹘眼凝睛外障,初起痒痛泪出,眼珠难以回转,不辨人物者。用法用量每次3克,以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食后

  • 赤小豆饮

    药方名称赤小豆饮处方赤小豆半斤。功能主治箭头入肉不出。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令烂熟,绞取汁。每服1盏,空腹、日午、夜卧各1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 金锁秘精丹

    药方名称金锁秘精丹处方莲肉(去心)4两,芡实(去壳)4两,真桑螵蛸(炙)1两。制法上为细末;取金樱子(黄熟者)1斗,轻杵去外刺,又剜去内子,于木臼杵烂,以水1斗,煮耗5升,用布滤去滓,再熬成膏,和药杵

  • 鸡子涂敷方

    药方名称鸡子涂敷方处方鸡子3枚(蒸熟去壳白,取黄,炒黑色)。功能主治诸瘘。用法用量上先用盐汤洗疮,后涂敷,1日3-5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 山药天花粉汤

    药方名称山药天花粉汤处方山药天花粉各30克制法将山药、天花粉同煎汤。功能主治补脾胃,生血。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服完。摘录《民间方》

  • 离珠丹

    药方名称离珠丹别名神珠丹、神珠处方杜仲3两(去丝),萆薢2两,诃子5个,龙骨1两,破故纸(炒)3两,朱砂1钱半(研),胡桃120个(去隔皮),缩砂仁半两,巴戟(酒浸,去心)2两。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

  • 木香饼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香饼子药方名称木香饼子处方缩砂仁一十二两,檀香四两,甘松(洗)五两,丁香四两半,蓬莪术一十两,木香二两半。炮制上为细末,别用甘草熬膏为圆,每两作二百五十圆,捏作饼

  • 加味生脉散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加味生脉散药方名称加味生脉散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阿胶、白术、陈皮。功能主治元气虚乏而短气。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胎产心法》卷下:加味生脉散药方名称加味生脉散处方人参1钱,

  • 和经汤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和经汤药方名称和经汤处方白芍36克当归(酒洗)熟地茯神黄芩香附白术各30克川芎酸枣仁蒲黄(炒)白芷各27克阿胶陈皮(去白)各24克 小茴香甘草(炙)各3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