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龙眼根

龙眼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眼根

药材名称龙眼根

拼音Lónɡ Yǎn Gēn

来源无患子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以入药。全年可采。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利湿,通络。用于乳糜尿,白带,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龙眼根

药材名称龙眼根

拼音Lónɡ Yǎn Gēn

出处《泉州本草》

来源无患子科植物龙眼根皮的韧皮部

性味《泉州本草》:"苦涩。"

功能主治治丝虫病,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3两;或熬膏。

复方①治流火(丝虫病):龙眼树根四两,土牛膝枸骨根各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处方》)

②治脾肾虚,小便如米泔,冷则凝结如豆腐浆:龙眼树根二重皮,每次二两,焙干喷洒,连续制二次,合苡仁一两煎服;第二、三次加茯苓三钱再煎服,三次效。(《泉州本草》)

③治妇女白带:龙眼根二重皮(焙焦喷酒,再焙再喷,连续三次)二两,合猪肉(半肥半瘦)炖服。(《泉州本草》)

临床应用试治丝虫病:取鲜须根100斤,切碎,加水250斤,煎煮8~10小时,去渣过滤,浓缩至12斤。每次30毫升,每日2次,连服2天,治疗225人,3日后复查血片,有220人转阴。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龙眼根

药材名称龙眼根

拼音Lónɡ Yǎn Gēn

英文名Longan Root

出处出自《泉州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龙眼常绿乔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5-30cm,或更长;小叶4-5对,很少3或6对,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mm;叶片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5cm,宽2.5-5cm,先端渐尖,有时稍钝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两面无毛。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腋生,密被星状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长约2.5mm,两面均被黄褐色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萼片、花瓣各5,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雄蕊8,花丝被短硬毛。果近球形,核果状,不开裂,直径1.2-2.5cm,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福建、台湾最盛,广东次之,多栽培于堤岸和园圃,广东、广西南部及云南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

性味苦;涩;平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化浊蠲痹。主乳糜尿;白带;流火;湿热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熬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渣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油渣果药材名称油渣果别名油瓜、猪油果、野面瓜、猴子面瓜果来源葫芦科油渣果Hodgsonia macrocarpa (Blume) Cogn.,以种仁、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

  • 短瓣女娄菜

    药材名称短瓣女娄菜拼音Duǎn Bàn Nǚ Lóu Cài别名兴安女娄菜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准噶尔蝇子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lene songarica(Fisc,Mey.etAv

  • 乌榄树皮

    药材名称乌榄树皮拼音Wū Lǎn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乌榄Canarium pimela Leenh.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arium pimela Leenh.[Pim

  • 毛叶黄杞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叶黄杞药材名称毛叶黄杞别名胖母猪果树、胖婆娘树来源胡桃科毛叶黄杞Engelbardtia colebrookiana Lindl.,以根及茎皮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 蜜环菌

    药材名称蜜环菌拼音Mì Huán Jūn别名糖蕈、榛蘑、蜜色环菌、蜜蘑、栎菌、根索菌、根腐菌、栎蕈、小蜜环菌出处曾占春《皇和蕈谱》载:“初茸者即糖蕈也。此蕈含苞未发,深卷,新鲜者味尤美,已张伞者味粗,

  • 蝮蛇皮

    《中药大辞典》:蝮蛇皮药材名称蝮蛇皮拼音Fù Shé Pí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皮。功能主治《唐本草》:"皮灰,疗疔肿,恶疮,骨疽。"摘

  • 鸭跖花

    药材名称鸭跖花来源毛茛科鸭跖花Oxygraphis glacialis (Fisch.) Bung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疏风散寒,开窍通

  • 臭菘叶

    药材名称臭菘叶拼音Chòu Sō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Iocarpus foetidus(L·)Salisb.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野亚麻

    药材名称野亚麻别名亚麻、疔毒草来源亚麻科亚麻属植物繁缕亚麻Linum stellarioides Planch.,以地上部分及种子入药。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子,分别处理。性味甘,

  • 熊蕨根

    《中药大辞典》:熊蕨根药材名称熊蕨根拼音Xiónɡ Jué Gēn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狭顶鳞毛蕨的根茎及叶。原形态狭顶鳞毛蕨,又名:半边草。多年生草本,高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