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龙头节肢蕨

龙头节肢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头节肢蕨

药材名称龙头节肢蕨

别名搜山虎

来源蕨类水龙骨龙头节肢蕨Arthromeris lungtauensis Ching,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部江西、湖北、华南及贵州。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止痛。主治骨折,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龙头节肢蕨

药材名称龙头节肢蕨

拼音Lónɡ Tou Jié Zhī Jué

别名搜山虎、倒省莲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龙头节肢蕨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hromeris lungtauensis Ching[Polypodium lungtauensis Chin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根茎,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20-50cm。根茎长而横生,粉绿白色,密被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边缘有缘毛。叶远生;叶柄长10-20cm,禾秆色,有光泽,基部密被有关节的鳞片;叶片长圆状卵形至三角形,长12-30cm,宽10-20cm,两面疏被多细胞毛,中脉上较密,奇数一回羽状;羽片3-6对,对生,披针形,基部一对较大,长8-12m,宽2-2.5cm,先端长尾状渐尖,基部多呈心形,下侧耳片常覆盖叶轴,全缘,边膜质,顶生羽片有长约1cm的柄,基部圆形;侧脉两面明显,斜展,小脉网状,内藏小脉分叉。孢子囊群小,圆形,在每对侧脉之间排成2行,在中脉至叶边之间则有3-4行。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500-18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苦;涩;平

归经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痛。主小便不利;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党参

    《中国药典》:党参药材名称党参拼音Dǎnɡ Shēn英文名RADIX CODONOPSIS别名东党、台党、潞党、口党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 倒根蓼

    药材名称倒根蓼拼音Dǎo Gēn Liǎo别名白山拳参、重楼、草河车、倒根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倒根蓼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ochotense V.Pettr.ex Ko

  • 米皮糠

    《中药大辞典》:米皮糠药材名称米皮糠拼音Mǐ Pí Kānɡ别名春杵头细糠(《别录》),谷白皮(《千金翼方》),细糠(《圣惠方》),杵头糠(《圣济总录》),米秕(汪颖《食物本草》),米糠(《

  • 篦子三尖杉

    药材名称篦子三尖杉拼音Bì Zǐ Sān Jiān Shān来源药材基源:为三尖杉科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种子和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采收和储藏:枝叶

  • 羊山刺

    《中药大辞典》:羊山刺药材名称羊山刺拼音Yánɡ Shān Cì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异叶花椒的枝叶或种子。全年可采。原形态常绿灌木。小枝粗糙,红褐色,刺极少。单叶互生;

  • 蟾舌

    《中药大辞典》:蟾舌药材名称蟾舌拼音Chán Sh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舌。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拔疔。"复方治鱼脐疔:(

  • 川防风

    《中药大辞典》:川防风药材名称川防风拼音Chuān Fánɡ Fēnɡ别名竹节防风(《四川中药志》),毛前胡、西风(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中药志》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春、

  • 密花角蒿

    药材名称密花角蒿拼音Mì Huā Jiǎo Hāo英文名root of Compact Incarvillea别名密毛角蒿、红花角蒿、角蒿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密生

  • 对叉疔药

    《中药大辞典》:对叉疔药药材名称对叉疔药拼音Duì Chā Dīnɡ Yào别名飞蛾草、半边风(《贵州草药》),燕尾草(《云南中草药》),羊蹄草、半截叶、四方台(《广西植物名录》)

  • 山肉桂

    药材名称山肉桂拼音Shān Ròu Guì别名土肉桂、三条筋、小粘药(《云南中草药选》)。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樟科植物钝叶樟的茎皮。秋季采收。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