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黑海参

黑海参

药材名称黑海参

拼音Hēi Hǎi Shēn

别名黑怪参、黑狗参、黑参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参科动物黑海参、黑赤星海参、米氏海参及期近缘种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olothuria atra Jaeger[Halodeima atra(Jaeger)]2.Holothuria cinerascens(Brandt)[Halodeima cinerascens(Brandt)]3.Holothuria moebi Ludwig

采收和储藏:潜水员下水捕捞多在春、秋季,也可以拖网捕捞,但对资源破坏大,多禁用。捕后除去内脏,洗净腔内泥沙、血污,在盐水中煮约1h,捞起放冷。经曝晒或烘焙至八九成干时,再加蓬叶汁中略者,至颜色转黑时取出晒干。

原形态1.黑海参,一般体长为20-30cm,年老较大个体可达45-60cm,口偏腹面,具触手20个。体背疣足小而少,腹面管足小而密,均排列不规则。皮内骨片:上星桌形体底盘小而不发达,周缘成环形,塔顶共有12个小齿,外围8个水平分出,中间4个竖立。另一种骨片呈简单的花纹样体。

2.黑赤星海参,一般体长20cm左右,背面有多数排列不规则的疣足,腹面管足多而密,口偏腹面,具触手20个,伸展开时其上端稍呈树枝状。皮内骨片有桌形和杆状体。

3.米氏海参,一般体长10-15cm,背面散生少数小疣,腹面管足发达而密。口偏腹面,触手20个,伸展时,其顶端及下方均有分枝而呈树枝状。皮内骨片主要是略弯曲的杆状体,另有特殊的“H”形骨片。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时全体深黑色或微带棕褐色,仅管足末端为白色。多成群栖息于潮间带和珊瑚礁沙底,大形个体常栖息于4-6m或更深一些的海底。

2.生活时体背紫褐色,常有明显的7-8个黑褐色斑块;腹面为赤褐色。生活于潮间带珊瑚礁或岩石下。

3.生活时体缘黑褐色或赤褐色,触手为黑色,管足带黄褐色腹面色较浅。

资源分布:1.为我国广东、海南及西沙群岛的习见种。

2.分`布于海南及西沙群岛。

3.分布于福建南部、广东沿岸及西沙群岛。

功能主治养血催奶。主妇女产后乳少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寄居蟹

    《全国中草药汇编》:寄居蟹药材名称寄居蟹拼音Jì Jū Xiè别名真寄居蟹、寄居虾、寄居虫、寄生虾、海寄生来源甲壳纲寄居虾科寄居蟹Eupaqurus bernhardus,以去螺壳

  • 姜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姜三七药材名称姜三七拼音Jiānɡ Sān Qī别名三七姜、姜叶三七、土田七、竹叶三七、姜七来源姜科姜七属植物姜三七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King)

  • 桂花露

    《中药大辞典》:桂花露药材名称桂花露拼音Guì Huā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经蒸馏而得的液体。性味《纲目拾遗》:"味微苦。"功能主治疏肝

  • 杜仲叶

    药材名称杜仲叶拼音Dù Zhò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采收和储藏:秋末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原形态落叶乔木

  • 凫羽

    《中药大辞典》:凫羽药材名称凫羽拼音Fú Yǔ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羽毛。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咸,无毒。"功能主治《陆川本草》:"治溃

  • 红梗草

    药材名称红梗草拼音Hónɡ Gěnɡ Cǎo别名泽兰、红秆草、红升麻、黄力花、接骨草、大泽兰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异叶泽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atoriumheterophyllum

  • 红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根药材名称红根拼音Hónɡ Gēn别名小独脚莲、长虫包谷、见血飞来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红根南星Arisaema calcareum H. Li,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

  • 车前

    药材名称车前拼音Chē Qián别名罘苜(《诗经》),马舄(《毛诗传》),当道(《本经》),陵舄(《列子》),牛舌草(陆玑《诗疏》),车前草、虾蟆衣(《尔雅》郭璞注),牛遗、胜舄(《别录》)

  • 油菜子油

    药材名称油菜子油拼音Yóu Cài Zǐ Yóu别名香油(《本经逢原》),菜子油(《摄生众妙方》)。出处《纲目》来源为油菜子的脂肪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芸苔&q

  • 鸱肉

    《中药大辞典》:鸱肉药材名称鸱肉拼音Chī Ròu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的肉。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食之治癫痫疾。"②《纲目》:"食之,消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