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黑大豆叶

黑大豆叶

《中药大辞典》:黑大豆叶

药材名称黑大豆叶

拼音Hēi Dà Dòu Yè

出处《纲目》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

化学成分大豆叶含叶酸2.10微克/克,亚叶酸0.24微克/克,核黄素2.4毫克%,维生素A_142.2国际单位/克,类胡萝卜素0.8~1.1毫克/100平方厘米叶面积,尚含顺-乌头酸、景天庚糖等。

功能主治治血淋,蛇咬。

复方①治蛇咬:黑豆叶蛙、杵,敷之,日三易,良。(《广利方》)

②治血淋:大豆叶一把,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千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黑大豆叶

药材名称黑大豆叶

拼音Hēi Dà Dòu Yè

英文名black soybean leaf

别名大豆叶、黑豆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 Merr. 的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 Merr. [Phaseolus max L.]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全国广泛栽培。

化学成分大豆叶含叶酸(Folic acid)2.10μg/g,亚叶酸(Folinic acid)0.24μg/g,核黄素(Riboflavine)2.4mg%,维生素A 142.2国际单位/g,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0.8-1.1mg/100cm2叶面积,尚含顺-乌头酸(cis-Aconitic acid)、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等。

性味甘;平

归经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凉血解毒。主热淋;血淋;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复方①治蛇咬: 黑豆叶锉、杵,敷之,日三易, 良。(《广利方》)②治血淋: 水四升,煮大豆叶一把,取二升,顿服之。(《千金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秋葡萄

    药材名称秋葡萄拼音Qiū Pú Tɑo别名扁担藤、野葡萄来源葡萄科秋葡萄Vitis romaneti Roman.,以茎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陕西、江苏、河南、四川、贵州。性味甘、微涩,凉。功

  • 米来瓜

    药材名称米来瓜别名南葛、苦瓜、苦瓜蒌来源葫芦科米来瓜Thladiantha henryi Hemsl.,以块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功能主治败火,温补,调气。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

  • 五桠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桠果药材名称五桠果别名西湿阿地[僾尼]来源五桠果科(锡叶藤科)五桠果Dillenia indica L.,以根、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收敛,解毒。主治疟

  • 鹧鸪脚

    《中药大辞典》:鹧鸪脚药材名称鹧鸪脚拼音Zhè Gū Jiǎo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脚。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鹧鸪"条。性味甘,温,微毒。功能主治治中耳炎。用法

  • 紫珠叶

    药材名称紫珠叶拼音Zǐ Zhū Yè英文名Bigleaf Beautyberry Leaf别名大风叶、白狗肠、大叶紫珠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

  • 两色鳞毛蕨

    药材名称两色鳞毛蕨拼音Liǎnɡ Sè Lín Máo Jué英文名Bisset Wood Fern别名两色耳蕨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两色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

  • 香青

    药材名称香青别名五花草、翅茎香青、午香草、通肠香、萩、籁箫、白冷风、白四轮风来源菊科香青Anaphalis sinica Hance [A. pterocaula (Franch. et Sav.)

  • 串铃草

    药材名称串铃草拼音Chuàn Línɡ Cǎo别名毛尖茶、野洋芋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串铃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omis mongolica Turc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山飘儿草

    《中药大辞典》:山飘儿草药材名称山飘儿草拼音Shān Piāo ér Cǎo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紫红獐牙菜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40厘米。茎

  • 蘘草

    药材名称蘘草拼音Xiānɡ Cǎo出处《别录》来源为姜科植物蘘荷的叶。性味①《别录》:"味苦,寒,无毒。"②《千金翼·本草》:"味甘苦,寒,无毒。"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