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高粱七

高粱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粱七

药材名称高粱七

别名大茅根、拟高粱

来源禾本科高粱七Sorghum propinquum (kunth) Hitchc.,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广东、四川。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肺热,益气血。主治痨伤咳嗽,吐血。

用法用量鲜品半斤,干品减半,炖肉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高粱七

药材名称高粱七

拼音Gāo Liɑnɡ Qī

别名大茅根、高粱三七、山高粱、水高粱、野高粱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拟高粱的根状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rghumpro pinquum(Kunth)Hiteh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高粱,多年生草本。秆高1-3m,节上密被短毛。叶鞘通常平滑无毛;叶舌质较硬,有长达2mm的纤毛;叶片条形而宽大,长约90cm,宽2-4cm,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直立,长达30cm,分枝为总状花序式排列,l-4节着生于枝端,穗轴逐节脱落,小穗成对着生于各节或顶生者3枚,小穗被白色或淡紫色柔毛;无柄小穗为两性,无芒,颖草质,变黑,下部光亮无毛,上部及边缘被棕色柔毛,第1颖上端2脊,芒自第2外稃裂齿间伸出,膝曲;有柄小穗不孕,颖草质,不会变硬。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岸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贵州等地。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健脾利湿;活血止血。主痨伤咳嗽;吐血;泄泻;消化不良;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鲜品可用至12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三棵针

    《中药大辞典》:小三棵针药材名称小三棵针拼音Xiǎo Sān Kē Zhēn别名小黄连、三爪黄连、小黄连刺(《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金花小檗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

  • 鸡屎白

    药材名称鸡屎白拼音Jī Shǐ Bái别名鸡矢(《素问》),鸡子粪(《本草经集注》),鸡粪(《千金方》)。出处《本经》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粪便上的白色部分。性味苦咸,凉。①《别录》:"

  • 岩人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人参药材名称岩人参拼音Yán Rén Shēn来源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紫花党参Codonopsis purpure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切碎,晒干

  • 水底龙

    药材名称水底龙别名水底蜈蚣、顽纠占[傣]来源天南星科岩角藤属植物岩角藤Rhaphidop hora hongkongensis Shott,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活

  • 石通

    药材名称石通别名短尾铁线莲、山木通、红钉耙藤、小木通、链架拐来源毛茛科石通Clematis brevicaudata DC.,以藤茎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至四川、贵州。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

  • 巴豆壳

    《中药大辞典》:巴豆壳药材名称巴豆壳拼音Bā Dòu Ké别名巴豆皮(《宣明论》)。出处《纲目》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皮。植物形态详"巴豆"条。功能主治①《纲

  • 鹊豆

    药材名称鹊豆别名鹊仔豆、雀仔豆、紫扁豆、黑扁豆来源豆科鹊豆Dolichos cultatus Thunb.,以叶、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行气,升清降浊,和中益肾。主治头

  • 小报春花

    药材名称小报春花别名癞痢头、山白菜、小蓝花来源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小报春Primula forbesii Franch.,以全草入药。春季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辛、微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葛藟

    药材名称葛藟拼音Gě Lěi别名割谷镰藤、野葡萄、栽秧藤来源葡萄科葛藟Vitis flexuosa Thunb.,以根、茎、果实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云南、贵州、山东。性味甘,平。功能主治

  • 阔叶垂头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阔叶垂头菊药材名称阔叶垂头菊来源菊科垂头菊属植物丛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stenactinum Diels,以全草入药。6~7月采收,洗净切碎,晒干。性味苦,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