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顶头马蓝

顶头马蓝

药材名称顶头马蓝

拼音Dǐnɡ Tóu Mǎ Lán

别名癣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头马蓝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rphochlamys affinis (Griff.) Bre-mek. [Adenosina affinis Griff.; Strobilanthes FFINIS (Griff.)Y. C. T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顶头马蓝 草本,高达60cm。茎基部多膝曲,多分枝,嫩茎具白色糙毛。叶对生;具柄;叶片卵形,长3-8cm,先端尖,两面疏具糙毛,边缘有钝齿。穗状花序圆柱状,顶生,长3-6cm;苞片覆瓦状排列,宽倒卵形至卵形,长约7mm;小苞片稍短于苞片,线形;花萼裂片5,线形,三者均具腺毛和长睫毛;花冠淡紫色,长约2.5cm,裂片5,略作二唇形;雄蕊二强,伸出花冠之外,2短雄蕊之间有退化雄蕊残迹,花丝基部有膜相连,膜的两侧边缘具柔毛。蒴果长约7mm,有微毛。种子4颗。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主治癣;疥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汤洗或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貒膏

    《中药大辞典》:貒膏药材名称貒膏拼音Tuàn Gāo别名貒脂(《本草拾遗》),貒猪膏(《食医心镜》),猪獾油(王玷桂《不药良方》),貒油(《纲目拾遗》),土猪油(《四川中药志》)。出处《唐本

  • 白背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背叶药材名称白背叶拼音Bái Bèi Yè别名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来源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 尖齿耳蕨

    药材名称尖齿耳蕨拼音Jiān Chǐ ěr Jué英文名Sharp-tooth Shield Fern别名岩山鸡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尖齿耳蕨的根茎。拉

  • 药材名称蠘拼音Jié别名三疣棱子蟹、海螃蟹来源甲壳纲蝤蛑科三疣棱子蟹Portunus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 [Neptunus (Neptun

  • 大青根

    《中药大辞典》:大青根药材名称大青根拼音Dà Qīnɡ Gēn别名臭根、野地骨(《福建民间草药》),土地骨皮(《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的根。全年可

  • 鸭跖草

    《中国药典》:鸭跖草药材名称鸭跖草拼音Yā Zhí Cǎo英文名HERBA COMMELINAE别名竹节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荚菜、桂竹草、蓝花水竹草、淡竹叶来源本品

  • 石南实

    《中药大辞典》:石南实药材名称石南实拼音Shí Nán Shí别名鬼目(《本经》)。出处《本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南叶"

  • 荞麦七

    《中药大辞典》:荞麦七药材名称荞麦七拼音Qiáo Mài Qī别名白药子、石天荞(《陕西中草药》),红要子(《河南中草药手册》)。出处《陕西中药志》来源为蓼科植物翼蓼的块根。秋季采

  • 铁藤根

    《中药大辞典》:铁藤根药材名称铁藤根拼音Tiě Tén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巴豆藤的根。秋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攀援灌木,长可达15米。幼枝有平贴亮棕色短柔毛,后

  • 绿花耧斗菜

    药材名称绿花耧斗菜别名血见愁[内蒙古]来源毛茛科绿花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 P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山西、河北、内蒙古。性味微苦、辛,凉。功能主治调经止血,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