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金瓜草

金瓜草

药材名称金瓜草

拼音Jīn Guā Cǎo

别名睫毛齿果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椭圆叶齿果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omonia oblongifolia DC.[S.sessilifloraD.Don.;S.ciliata auct.var.non.DC.]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

原形态椭圆叶齿果草 一年生草本,高10-20cm。茎单一或分枝,具沟槽,无翅。无叶柄;叶片膜质至薄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mm,宽1-2.5m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或有疏齿和疏长毛,绿褐色,基出3脉,明显。花两性,穗状花序顶生,长4-10cm,具密集的花;花极小,长约2.5mm,无柄,苞片小,线形,长约1mm,花时不脱落;萼片5,几相等,宿存,披针状卵形,长约1.2mm,略具缘毛;花瓣3,紫红色,侧生花瓣长约2mm,中部以下与龙骨瓣合生,龙骨瓣舟状,长约2.5mm,先端无鸡冠状附属物;雄蕊4,花丝合生成鞘,中部以下与花瓣贴生,具蛛丝状长柔毛,花药贴生成1块;子房侧扁,圆形,直径约1mm,两侧具丝状齿,2室,花柱1枚,长约2mm,中部以下膨大成圆柱状,光滑,柱头柱状,不裂或呈乳头状分裂。蒴果侧扁,阔圆形,表面无网纹,直径约2mm,两侧各具2列丝状长齿。种子2颗,卵球形,直径lmm,黑色,光亮,无种阜。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有小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痈疮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挖耳草根

    《中药大辞典》:挖耳草根药材名称挖耳草根拼音Wā ěr Cǎo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菊科植物烟管头草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挖耳草"条。性味《分类草药性》:"味

  • 小年药

    药材名称小年药拼音Xiǎo Nián Yào别名拔毒散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海桐花科植物云南海桐的叶片。原形态云南海桐,又名:多花海桐花。常绿小乔木。叶互生,革质,披针形,长达20

  • 海鳝

    药材名称海鳝拼音Hǎi Shàn英文名ripple Moray别名海黄鳝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鳝科动物波纹裸胸鳝、网纹裸胸鳝等的血、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ymnot

  • 黄花蔷薇

    药材名称黄花蔷薇别名色清[藏名]来源蔷薇科黄花蔷薇Rosa setipoda Hemsl. et Wils.,以果实、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果实:理脾健胃。根:清热发乳,止泻。治红

  • 象皮木

    《中药大辞典》:象皮木药材名称象皮木拼音Xiànɡ Pí Mù别名凳板风(《陆川本草》),英台木、九度叶、金瓜南木皮(《广西药植名录》),鸭脚树、大树将军、肥猪菜、灯台树

  • 地沙

    《中药大辞典》:地沙药材名称地沙拼音Dì Shā别名米洋参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水玉簪科植物三品一枝花的根茎及根。秋季采收。原形态三品一枝花,又名:蛆儿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20厘米。

  • 绒白乳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绒白乳菇药材名称绒白乳菇别名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陕西、安徽

  • 山陀螺

    药材名称山陀螺拼音Shān Tuó Luó别名黄金梢、山暗赤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异形木的带根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omorphia balansae Co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

  • 杏李

    药材名称杏李拼音Xìnɡ Lǐ别名鸡血李、红李来源蔷薇科梅属植物杏李Prunus simonii Carr.,以根及叶入药。秋季采根,晒干;夏季采叶。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止血。用

  • 三轮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轮蒿药材名称三轮蒿拼音Sān Lún Hāo别名白头蒿来源菊科三轮蒿Anaphalis bicolor (Franch.)Diel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