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红胡豆七

红胡豆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胡豆七

药材名称红胡豆七

别名打不死、红三七石风丹

来源景天景天属植物齿叶景天Sedum odontophyllum Ford.,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酸,凉。

功能主治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咳嗽吐血,腰痛;外用治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胡豆七

药材名称红胡豆七

拼音Hónɡ Hú Dòu Qī

别名打不死、大打不死、大红袍、天黄七。

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齿叶景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odontophyllum Frod.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齿叶景天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须根长。不育枝斜升,长5-10cm,花茎高10-30cm。不育枝上的叶对生或3叶轮生,常聚生枝顶;花茎上的叶互生或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2-5cm,宽1.2-2.8cm,先端稍急尖或钝,边缘有疏而不规则的牙齿,基部急狭。聚伞状花序,分枝蝎尾状;花无梗;萼片5-6,三角状线形,长2-2.5mm;花瓣5-6,黄色,披针状长圆形或几为卵形,长5-7mm,宽1.7-2mm,先端有长的短尖头;鳞片5-6,近四方形;心皮5-6,近直立,卵状长圆形,长3-4mm,基部0.5-0.7mm合生,腹面稍呈浅囊状。蓇葖果,横展,长5mm。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山坡阴湿处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及四川等地。

性味甘;微辛;涩;凉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清热解毒。主血滞经闭;痛经;崩漏;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肺痨咳血;咯血;便血;金创出血;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注意孕妇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苦瓜叶

    《中药大辞典》:苦瓜叶药材名称苦瓜叶拼音Kǔ Guā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叶片,夏、秋采收。化学成分新鲜叶含苦瓜素。药理作用苦瓜素可能即系喷瓜素,后者有二种异构体,β-

  • 黄瓜霜

    药材名称黄瓜霜拼音Huánɡ Guā Shu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皮和朱砂、芒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结晶性粉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uus L.采收和储藏:将成熟的

  • 亮叶桦根

    《中药大辞典》:亮叶桦根药材名称亮叶桦根拼音Liànɡ Yè Huà Gēn别名狗啃木(《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桦木科植物亮叶桦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亮叶桦

  • 益智

    药材名称益智拼音Yì Zhì英文名FRUCTUS ALPINIAE OXYPHYLLAE别名益智仁、益智子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 的干燥

  • 玉带根

    药材名称玉带根拼音Yù Dài Gēn别名珊瑚枝(《生草药性备要》),拖鞋花,洋珊瑚(《广州植物志》),百足草、扭曲草(《南宁市药物志》),止血草(《广西中草药》)。出处《南宁市药

  • 火炭母

    药材名称火炭母拼音Huǒ Tàn Mǔ别名翅地利、火炭星、火炭藤、白饭草、白饭藤、信饭藤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火炭母Polygunum chinense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

  • 酒酿

    《中药大辞典》:酒酿药材名称酒酿拼音Jiǔ Niànɡ别名酒窝、浮蛆(《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的酵米。化学成分酒酿的成分随发酵进度等而变化,成熟的酒酿,含水分

  • 黄草乌

    药材名称黄草乌拼音Huánɡ Cǎo Wū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丽江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forrestii Stapf[A.lidiangense Chen et L

  • 水杨根

    《中药大辞典》:水杨根药材名称水杨根拼音Shuǐ Yánɡ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杨柳科植物红皮柳的根。原形态红皮柳,又名:蒲柳(《尔雅》),蒲杨(崔豹《古今注》),水杨(《水经注》),青

  • 慈竹气笋

    《中药大辞典》:慈竹气笋药材名称慈竹气笋拼音Cí Zhú Qì Sǔn别名阴慈竹笋子、阴笋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