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水芋

红水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水芋

药材名称红水芋

拼音Hónɡ Shuǐ Yù

别名芋头独角芋红芋头、红半夏、五彩芋

来源天南星科花叶芋属植物花叶芋Caladium bicolor (Ait.) Vent.,以块茎入药。春秋采挖,洗净,用石灰水泡至无麻味后,漂净,切片,晒干,方可内服。鲜品只作外用,不可内服。

性味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接骨,止血。用于风湿疼痛,跌打肿痛,胃痛;外用治无名肿毒,腮腺炎,痈、疮、疖、蛇咬伤;癣、湿疹,全身瘙痒;牙痛;刀枪伤。

用法用量干品1~2钱,水煎服(长时间煎煮)。

治无名肿毒,腮腺炎,痈、疮、疖、蛇咬伤,用鲜品捣烂敷或取生粉酒调敷;

治癣、湿疹,全身瘙痒,用鲜品适量,浸酒浸外搽;

治牙痛,用鲜品小粒塞入牙洞;

治刀枪伤,鲜品捣汁外搽。

注意将净红水芋用石灰水泡至无麻味后,漂净,切片,晒干,方可内服。鲜品只作外用,不可内服。

备注(1)本品有毒,中毒症状为喉舌麻痹,可用生姜汁或姜汤解。

(2)参考半夏方法炮制后,亦有化痰止咳之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水芋

药材名称红水芋

拼音Hónɡ Shuǐ Yù

别名半夏、石芋头独角芋红芋头、珍珠莫玉散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五彩芋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adium bicolor(Ait.)Vent.[Arum bicolor Ait.]

采收和储藏:9月采收,挖起块茎,去除须根和地上部分,鲜用或在通风处干燥数日后沙藏。

原形态五彩芋,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花葶和叶柄基出;叶柄光滑,长15-25cm,上部被***;叶片盾状着生,表面满布各色透明或不透明斑点,背面粉绿色,戟状卵形至卵状三角形,先端骤狭具凸尖,后裂片长约为前裂片的1/2,长圆状卵形,钝,1/3-1/5联合,弯缺深,尖或纯。花序柄短千叶柄,长10-13cm;佛焰苞管部卵圆形,长3cm,外面绿色,内面绿白色,基部常青紫色;檐部长约5cm,凸尖,白色;肉穗花序;雌花序几与雄花序相等,长约1.5cm;雄花序纺锤形,长3cm,中部粗7mm,向两头渐狭;雌花序圆锥形或椭圆形,花多密集;不育雄花序近圆锥形。花单性,无花被;雄花为倒圆锥状的合生雄蕊柱,近六角形;不育雄花假雄蕊合生成倒金字塔形;雌花仅具雌蕊,子房近2室,无花柱。浆果白色;种子多数。花期4月。

生境分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云南等地有栽培。原产热带美洲。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高温湿润气候,喜半荫及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宜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

栽培技术:用块茎繁殖法。春季,将块茎按行株距60cm ×30cm 开穴栽种,上覆细土4-5cm。

田间管理:出苗后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中耕除草3-4次,结合中耕除草,施复合肥2-3次。

性味味苦;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胃痛;牙痛;痄腮;痈疮疖肿;湿疹;全身瘙痒;蛇咬伤;虫咬伤;刀枪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捣汁搽;或研末酒调敷。

注意孕妇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桐根

    《中药大辞典》:油桐根药材名称油桐根拼音Yóu Tónɡ Gēn别名桐子树根(《草木便方》),桐油树蔃(《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桐油树根(《贵州草药》)

  • 青溪鳞毛蕨

    药材名称青溪鳞毛蕨拼音Qīnɡ Xī Lín Máo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齿头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labordei(Christ)C.Chr.[Asp

  • 贯叶连翘

    《中药大辞典》:贯叶连翘药材名称贯叶连翘拼音Guàn Yè Lián Qiáo别名小汗淋草(《南京民间药草》),小过路黄、小种黄(《贵州民间方药集》),赶山鞭、

  • 樟木子

    药材名称樟木子拼音Zhānɡ Mù Zǐ别名樟扣、樟子、樟木蔻、樟树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成熟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Laurus

  • 榕树皮

    《中药大辞典》:榕树皮药材名称榕树皮拼音Rónɡ Shù Pí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树皮。药理作用参见"榕树叶"条。功能主治治泄泻,

  • 山矾根

    《中药大辞典》:山矾根药材名称山矾根拼音Shān Fán Gēn别名土白芷(《闽东本草》)。出处《闽东本草》来源山矾科植物山矾的根。性味《江西草药》:"性平,味苦辛。"归

  • 黄瓜叶

    《中药大辞典》:黄瓜叶药材名称黄瓜叶拼音Huánɡ Guā Y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叶片。夏、秋采收。性味《本草拾遗》:"味苦,平,小毒。"功

  • 洋草果

    药材名称洋草果拼音Yánɡ Cǎo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桉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Dehnh.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原

  • 石首鱼

    《中药大辞典》:石首鱼药材名称石首鱼拼音Shí Shǒu Yú别名黄花鱼(《临海异物志》),石头鱼(《岭表录异》),江鱼(《浙志》),黄鱼(《本草述》),海鱼、黄瓜鱼(《医林篆要》

  • 山楂根

    《中药大辞典》:山楂根药材名称山楂根拼音Shān Zhā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山楂"条。性味《分类草药性》:"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