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碎骨红

碎骨红

药材名称碎骨红

拼音Suì Gǔ Hó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广东金叶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ibindendron kwangtungenseS.Y.Hu(C.kwangtungense S.Y.Hu var.frutescens S.Y.Hu)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挖取根部,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10-12m,小枝细瘦,无毛,皮孔不明显,叶互生;叶柄长8-10mm;叶革质,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8cm宽1.8-3cm,先端锐尖,基部渐狭成楔形,全缘,表面有光泽,中脉在表面凹陷,背面隆起,侧脉8-20对,至叶边缘网结,网脉明显。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轴被短柔毛;苞片披针形,有睫毛;小苞片人着生花梗近中部;花萼杯状,裂片近圆形,具睫毛;花冠短钟形,被毛;雄蕊10,不伸出花冠外,花丝无毛,花药基部近囊状;子房5室,被微柔毛,花柱圆柱形,柱头平截。蒴果扁球形,外果皮木质化。种近卵圆形,压扁,有歪翅,具纵条纹。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

性味甘;苦;性凉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弯管花

    药材名称弯管花拼音Wān Guǎn Huā英文名root of Curvedflower Chasalis别名柴桫树、水松罗、银锦、假蓝枕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

  • 丁蛎

    药材名称丁蛎拼音Dīnɡ Lì英文名T-shaped shellfish别名白丁蛎、螺蛟、丁字贝、海丁子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钳蛤科丁蛎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leus

  • 梅核仁

    《中药大辞典》:梅核仁药材名称梅核仁拼音Méi Hé Rén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种仁。化学成分种子含苦杏仁甙。性味①《药性论》:"味酸,无毒。&qu

  • 华南鳞盖蕨

    药材名称华南鳞盖蕨拼音Huá Nán Lín Gài Jué英文名Hance's Microlepia别名凤尾千金草、青蕨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碗蕨科植物华南鳞盖蕨的全草

  • 鹿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血药材名称鹿血拼音Lù Xuè来源为鹿血的干燥品。性状呈薄片状,紫棕色。性味咸,温。功能主治补虚,补血,益精。用于贫血,性神经衰弱,遗精。用法用量1~2钱。摘

  • 洋地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洋地黄药材名称洋地黄别名毛地黄来源玄参科洋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有栽培。化学成分含强心甙类:①洋地黄毒甙(digit

  • 灰毛婆婆纳

    药材名称灰毛婆婆纳拼音Huī Máo Pó Pó Nà英文名Greyhairy Speedwell别名青地蚕子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灰毛婆婆纳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地血香

    《中药大辞典》:地血香药材名称地血香拼音Dì Xuè Xiānɡ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广西中草药》),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 栘依果

    药材名称栘依果拼音Yí Yī Guǒ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栘依的果实。秋末冬初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栘依"条。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治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内

  • 北鱼黄草

    药材名称北鱼黄草拼音Běi Yú Huánɡ Cǎo英文名seed of Siberian Merremia别名钻之灵、小瓠花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北鱼黄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