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滇南千里光

滇南千里光

药材名称滇南千里光

拼音Diān Nán Qiān Lǐ Guā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Ho Groundsel

别名筋藤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滇南千里光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hoi Dunn [Gissampelopsis uolubilis (Bl) Miq.]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滇南千里光 攀援藤本,长达3m或更长。茎木质,牵绕,直径达8mm,有条纹,被茸毛,叶互生;有牵绕的长柄,长达6cm;叶片心形,长达12cm,宽达10cm,基部心形,有时稍戟形,先端争尖,有尖产砂,边缘有波状浅齿,有5条向先端弧曲的掌状脉,上面近无毛或有糙毛,下面沿脉被茸毛;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腋生的复伞房花序;有细长梗及条形苞叶;总苞筒状,长约7mm,直径约4mm,被茸毛;总苞片约8个,条形,先端尖,边缘膜质;花管状,约8个,花冠长约为总苞的两倍,黄色。瘦果,圆柱形,长约4mm;冠毛白色,长约8mm。花期10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下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大剂量可用至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地上部藤茎:味辛、微苦、性微温。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风湿痹痛、肌腱挛缩,小儿麻痹后遗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升麻

    药材名称小升麻拼音Xiǎo Shēnɡ Má别名金丝三七、帽辫七、开喉箭、三面刀、茶七、白升麻、米升麻、万年根、拐枣七、棉花七、熊掌七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金龟草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m

  • 琼越线蕨

    药材名称琼越线蕨拼音Qiónɡ Yuè Xiàn Jué英文名Bon Colysis别名石韦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琼越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b

  • 指甲花叶

    《中药大辞典》:指甲花叶药材名称指甲花叶拼音Zhī Jiɑ Huā Yè出处《国药提要》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指甲花的叶。原形态指甲花(《南方草木状》),又名:散沫花(《南方草木状》),番桂、柴

  • 盐蛇

    药材名称盐蛇拼音Yán Shé别名树蜥蝎(《动物学大辞典》),篱筒马、午时逢(《陆川本草》),雷公蛇(《广西中药志》)。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鬣蜥科动物马鬃蛇除去内脏的全体。夏季捕

  • 马蹄细辛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蹄细辛药材名称马蹄细辛拼音Mǎ Tí Xì Xīn来源薯蓣科马蹄细辛Dioscorea fargesi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甘,温。

  • 臭黄荆子

    药材名称臭黄荆子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Z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果实。原形态臭黄荆,又名:斑鹊子、斑鸠站。灌木,高约4米。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嫩

  • 盘羊肺

    药材名称盘羊肺拼音Pán Yánɡ Fèi英文名argal lung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盘羊的肺。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vis ammon Linnaeus.采收和储

  • 白药

    药材名称白药拼音Bái Yào别名白药草乌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无距宾川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duclouxii Levl.var.ecalcaratum Fletch

  • 鹗骨

    《中药大辞典》:鹗骨药材名称鹗骨拼音è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鹰科动物鹗的骨胳。原形态鹗(《纲目》),又名:睢鸠(《诗经》),王睢(《尔雅》),沸波(《淮南子》),鱼鹰(《禽经》),下窟乌(

  • 臭山羊

    《中药大辞典》:臭山羊药材名称臭山羊拼音Chòu Shān Yánɡ别名臭常山(《中国植物图鉴》),臭苗(《中国药植志》),大山羊、骚牯羊、地栀子、栀子黄(《贵州民间方药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