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泥鳅滑液

泥鳅滑液

《中药大辞典》:泥鳅滑液

药材名称泥鳅滑液

拼音Ní Qiū Huá Yè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鳅科动物泥鳅皮肤中分泌的粘液

功能主治治小便不通,热琳,痈肿。

复方①治小便不通和热淋:泥鳅身上撒以白糖,使粘液与白糖混和,去泥鳅用其涎,兑冷开水一盅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痈:泥鳅十余条,清水洗净,用砂糖半碗许搅拌,腻滑涎即出,鳅死,去鳅,用此糖糊涂布,一日三、四次。(《动植物民间药》)

③治中耳炎:用碗盛取泥鳅滴下之滑液,滴耳内,干则再滴。(《动植物民间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泥鳅滑液

药材名称泥鳅滑液

拼音Ní Qiū Huá Yè

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mucus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鳅科动物泥鳅、花鳅和大鳞泥鳅身上刮取的粘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Gantor)2.Cobitis taenis Linnaeus3.Misgurnus miolepis (Gunther)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用清水养殖,用时刮下其身上的粘液,鲜用。

原形态1.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16-170,背鳍2,7,臀鳍2,5-6。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2.花鳅,体长4-12cm,为体高的6-7倍,为头长的4-6倍,头很侧扁。眼间隔狭窄。吻颇长,眼小,侧位而高,有小而直立两叉须。鼻孔近于眼,背鳍无硬棘,始点为腹鳍前上方,胸鳍不达腹鳍,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圆形。侧线完全。鳞很小。背部及体侧各有较大黑斑点一行,另有三行小点于体侧上部,尾鳍上方有一明显黑点,背、尾鳍有几条黑斑,头上有许多小黑点,有条黑纹由吻达眼。

3.大鳞泥鳅,体长而侧扁。体长为体高的5-6.2倍,为头长的4.7-6.2倍。头长为吻长的2.1-2.8倍,为眼径的4.1-8.1倍,口亚下位。须5对,最长1对口须末端达鳃盖骨后缘。鳞埋于皮下,侧线鳞102-107。背鳍2,6,不具硬刺。臀鳍2,5。尾柄较高,具明显的皮褶棱。胸鳍距腹鳍很远。尾鳍圆。肛门位臀鳍起点前。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黑色,侧下半部及腹面灰白色。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喜栖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层富有植物碎屑的游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天气闷热时浮出水面呼吸,水干涸则钻入泥土中一般2冬雌性成熟。6-7月产卵。杂食性。

2.喜居于泥底水质较肥的浅静水中,以高等植物叶片为食。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江苏、福建等地。

3.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渠江及其附属湖泊、水体之中。

资源分布:1.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2.舂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江苏、福建等地。

3.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渠江及其附属湖泊、水体之中。

性味辛;寒

归经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主小便不通;热淋;痈疽;丹毒;疔肿;腮腺炎;中耳炎;烧伤;漆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搽;或滴耳。内服:冲,适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光素馨

    药材名称光素馨别名三叉叶来源木犀科光素馨Jasminum diversifolium Kobuski var. glabricymosum (W. W. Smith) Kobuski,以根、叶入药。生

  • 大金钱草

    药材名称大金钱草拼音Dà Jīn Qián Cǎo别名神仙对坐草(《百草镜》),地娱蚣(王安卿《采药志》),蜈蚣草(《纲目拾遗》),过路黄(《植物名实图考》),铜钱草(《草木便方》

  • 樟木钻

    《全国中草药汇编》:樟木钻药材名称樟木钻别名野八角来源木兰科樟木钻Illicium dunnianum Tutche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苦、辛,温。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肿,祛风止痛。主治跌

  • 红叶甘橿

    药材名称红叶甘橿拼音Hónɡ Yè Gān Jiānɡ别名绿绿柴、香叶子来源樟科红叶甘橿Lindera cercidifolia Hems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西北、华东、华中、

  • 树地瓜根

    药材名称树地瓜根拼音Shù Dì Guā Gēn别名牛奶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裂叶榕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gasparriniana Miq.var.lacerati-folia(

  • 灰菜

    药材名称灰菜别名粉仔菜、灰条菜、灰灰菜、灰藋、白藜来源藜科藜属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以全草入药。夏季采,切段晒干或鲜用。性味甘,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枝叶透疹。用于风

  • 散血子

    药材名称散血子别名紫背天葵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天葵秋海棠Begonia fimbristipulata Hance,以块茎和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咳化痰,

  • 蜈蚣旗根

    《中药大辞典》:蜈蚣旗根药材名称蜈蚣旗根拼音Wú Gōnɡ Qí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岩蕨科植物耳羽岩蕨的根茎。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茎短而直立,密

  • 毛茛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茛药材名称毛茛拼音Máo Gèn别名鱼疔草、鸭脚板、野芹菜、山辣椒、老虎脚爪草、毛芹菜、起泡菜来源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

  • 山蒿

    药材名称山蒿拼音Shān Hāo别名岩蒿来源菊科山蒿Artemisia brachyloba Franc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