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气桐子

气桐子

《中药大辞典》:气桐子

药材名称气桐子

拼音Qì Tónɡ Zǐ

别名气死桐子(《重庆草药》)。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大戟科植物油桐未成熟而早落的果实

功能主治《分类草药性》:"治疝气,消食积,妇人月经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个。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气桐子

药材名称气桐子

拼音Qì Tónɡ Zǐ

英文名immature fruit of Tungoiltree

别名气死桐子、光桐。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未成熟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Aleurites fordii Hemsl.;A.cordata Muell.Arg.]

采收和储藏:收集未熟而早落的果实,除净杂质,鲜用呀晒干。

原形态油桐小乔木,高达9m。枝粗壮,无毛,皮孔灰色。单叶互生;叶柄长达12cm,顶端有2红紫色腺体;叶片革质,卵状心形,长5-15cm,宽3-1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全缘,有时3浅裂,幼叶被诱色短柔毛,后近于无毛,绿色有光泽。花先叶开放,排列于枝端成短圆锥花序;单性,雌雄同株;萼不规则,2-3裂;花瓣5,白色,基部具橙红色的斑点与条纹;雄花具雄蕊8-20,排列成2轮,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3-6cm。种子具厚壳状种皮。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平

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消食;清热解毒。主疝气;食积;月经不调;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个。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搽。

各家论述《分类草药性》:治疝气,消食积,妇人月经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凉伞

    药材名称石凉伞拼音Shí Liánɡ Sǎn别名石狮子、山脑根根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凹脉紫金牛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brunneScen Walke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绒毛诃子

    药材名称绒毛诃子来源使君子科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var. tomentella Kurt.,以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西藏。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涩肠,敛肺,降气

  • 黑色鳞毛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色鳞毛蕨药材名称黑色鳞毛蕨拼音Hēi Sè Lín Máo Jué别名山鸡尾草来源蕨类鳞毛蕨科黑色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

  • 卷耳

    药材名称卷耳拼音Juǎn ěr别名婆婆指甲菜来源石竹科卷耳属植物粘毛卷耳Cerastium viscosum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全草,晒干。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表,降压,解毒。用于感冒发

  • 狗娃花

    药材名称狗娃花拼音Gǒu Wá Huā英文名root of Hispid Heteropappus别名狗哇花、斩龙戟出处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狗娃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臭黄荆根

    《中药大辞典》:臭黄荆根药材名称臭黄荆根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根。9~10月采。性味①《分类草药性》:"性

  • 青蒜

    药材名称青蒜拼音Qīnɡ Suà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叶。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醒脾气,消谷食。摘录《中药大辞典》

  • 榛子花

    药材名称榛子花拼音Zhēn Zi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榛和川榛及毛榛的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2. Coryl

  • 接骨树皮

    药材名称接骨树皮拼音Jiē Gǔ Shù Pí别名类梧桐、接骨树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思茅豆腐柴的根皮或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emna szemaoensis Pei.采收和储藏:茎皮春

  • 石楠根

    药材名称石楠根拼音Shí Nán Gēn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Photinia出处出自《本经》。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