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榛子花

榛子花

药材名称榛子花

拼音Zhēn Zi Huā

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榛和川榛及毛榛的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2. 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 Var. Surchue-nensis Franch.3.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

采收和储藏:清明前、后五六日采收,晾干,或加工制成干粉。

原形态1.灌木或小乔木,高1-7m。树皮灰色;枝条暗灰色,无毛,小枝黄褐色,密生短柔毛及疏生长柔毛。叶柄长1-2cm;叶片圆卵形至宽倒卵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凹缺或截形,中央有三角状突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中部以上有浅齿,上面几无毛,下面没脉有短柔毛,侧脉5-7对。雄花序2-7排成总状,长约4cm,花药黄色。果单生或2-6簇生;果苞针形,具细条棱,外面密生短柔毛和刺毛状腺体,上部浅裂,裂片三角形,边缘几全缘;果序梗长约1.5cm,密生短柔毛。坚果近球形,长7-15mm,微扁,密被细绒毛,先端密被粗毛。花期4-5月,果期9月。

2.本变种与榛的区别在于:叶片椭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尾状;花药红色;果苞裂片的边缘全缘,很少有锯齿。花期3-4月,果期10月。

3.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灌木;叶的边缘具粗锯齿,中部以上浅裂,基部两侧近于对称;果苞管状,在坚果上部缢缩,较果长2-3倍,外面被黄色刚毛并兼有白色短柔毛,上部浅短柔毛,上部浅裂。坚果先端具小突尖,外被白色绒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1000m的山地阴坡灌丛中。

2.生于海拔200-2500m山地林中。

3.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坡灌丛或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等地。

2.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3.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甘肃、山东、四川等地。

功能主治止血;消肿;敛疮。主外伤出血;冻伤;疮疖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粉外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莲

    药材名称石莲拼音Shí Lián别名石蚌腿、石蚌接骨丹、石楞腿、石上仙桃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节茎石仙桃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lidota articulata Lindl.采收和储藏:

  • 貒肉

    《中药大辞典》:貒肉药材名称貒肉拼音Tuàn Ròu别名貒猪肉(《圣惠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鼬科动物猪獾的肉。冬季捕捉。原形态猪獾(《纲目》),又名:貒(《楚辞》),獾(《尔

  • 光肺筋草

    药材名称光肺筋草别名无毛粉条儿菜来源百合科光肺筋草Aletris glabra Bureau et Franch.,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陕西、福建、台湾、湖北。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润肺

  • 薅田藨根

    《中药大辞典》:薅田藨根药材名称薅田藨根拼音Hāo Tián Pāo Gēn别名茅莓根(《福建中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茅莓的根。化学成分根含鞣质4.5%,糖2.3%,

  • 大泡通叶

    《中药大辞典》:大泡通叶药材名称大泡通叶拼音Dà Pào Tōnɡ Yè出处《贵州民间药》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叶。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治皮肤裂开

  • 西藏桃叶珊瑚叶

    药材名称西藏桃叶珊瑚叶拼音Xī Zànɡ Táo Yè Shān Hú Yè英文名Aucuba himalaica Hook .f.et thoms.别名软叶罗伞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萸科植物喜马拉雅珊瑚

  • 冬葵子

    《中药大辞典》:冬葵子药材名称冬葵子拼音Dōnɡ Kuí Zǐ别名葵子(《金匮要略》),葵菜子(《妇人良方》)。出处《本经》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原形态冬葵(《本经》),又名:葵(《诗

  • 麦门冬

    《中药大辞典》:麦门冬药材名称麦门冬拼音Mài Mén Dōnɡ别名麦冬(《药品化义》)出处《本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商品大多为栽培品。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时采挖,称

  • 水竹叶

    《中药大辞典》:水竹叶药材名称水竹叶拼音Shuǐ Zhú Yè别名鸡舌草、鸡舌癀(《泉州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水竹叶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

  • 小叶莲

    药材名称小叶莲拼音Xiǎo Yè Lián英文名FRUCTUS SINO PODOPHYLLI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小檗科植物鬼臼Sinopodophyllum emo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