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柴桂

柴桂

《全国中草药汇编》:柴桂

药材名称柴桂

别名臭马桂、三条筋桂皮

来源樟科樟属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以树皮入药。立春至处暑期均可采剥,以夏初最宜。

炮制选树干径达15厘米以上的桂树(过嫩则质量差,不宜砍伐),将树干锯成50厘米长的短节,剥下树皮(切勿折破),置于室内以青草覆盖“发汗”,至发热时取出,再按树皮的厚薄大小,纵切成宽约10~15厘米的条块,晒干即成。

性味辛、甘,大热。有小毒。

功能主治散风寒,止呕吐,除湿痹,通经脉。用于呕吐,噎膈,胸闷腹痛,筋骨疼痛,腰膝冷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2钱。

备注(1)同属植物三条筋Cinnamomum tamala Nees et Eberm.的树皮在西南地区也称柴桂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柴桂

药材名称柴桂

拼音Chái Guì

别名三条筋桂皮肉桂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柴桂的树皮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tamala(Buch.-Ham.)Nees et Eberm.[Laurs tamala Buch.-Ha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碎,晒干。

原形态柴桂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褐色,有芳香气。枝条茶褐色,无毛,幼时略被微柔毛,后渐脱落无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5-13mm,无毛;叶片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7.5-15cm,宽3-5.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绿白色,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和侧脉在叶上面稍凸起,下面显着凸起,网脉两面略明显,薄革质。圆锥花序腋生和顶生,长5-10cm,疏被灰白色微柔毛,分枝末端具3-5朵花作聚伞状排列;花两性,长约6mm,白绿色,花梗长4-6mm,被灰白色微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2mm,花被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4mm,宽约1.5mm,先端钝;能育雄蕊9,花丝被灰白色柔毛,第1-2轮雄蕊长约3.8mm,花药卵状长圆形,长1.3mm,4室,内向瓣裂,花丝长约2.5mm,无腺体,第3轮雄蕊长约4mm,花药长圆形,长1.5mm,4室,外向瓣裂,花丝长约2.5mm,近下部有1对卵状心形腺体;退化雄蕊3,长1.7mm,被柔毛,箭头形,具柄;子房卵球形,长约1.2mm,被柔毛,花柱长3.6mm,柱头不明显。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谷地常绿阔叶林中或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部和南部。

性状1.性状鉴别 树皮略呈筒状、半筒状或不规则的块片,长短厚薄不等。外皮灰褐色,有灰白色地衣斑及不明显的皮孔;内表面红棕色,光滑,有不明显的细纵纹。质硬而脆,折断面整齐。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辣。

以皮薄、油润、香气浓、味甜而辣,嚼之渣少者为佳。

2.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壁厚,木化。皮层有较多厚壁细胞,类方形,直径32-40um,壁均匀增厚或内壁厚。中柱鞘部位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石细胞大,多数长圆形,长径72-180-240μm,短径32-80μm,壁厚20-28μm,也有短椭圆形或圆形的,直径60-70um。韧皮束外端有较大的石细胞群及少量厚壁细胞群散在。射线细胞中有草酸钙小方晶。

化学成分树皮及叶均含挥发油,叶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eugenol),占78%,还含水芹烯(phellandrene),樟脑(camphor)等。树皮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等。柴桂另含3,4',5,7-四羟基黄酮(3,4',5,7-tetrahydroxyflavone),3,3',4',5,7-五羟基黄酮(3,3',4',5,7-pentahydroxyflavone),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pyranoside),山柰酚-3-○-槐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kaempferol-3,7-di-○-rhamnopyranoside)和槲皮素-3-O-芸香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

药理作用挥发油对胃有局部刺激作用,能解除或减轻恶心和胃肠胀气。

性味辛;甘;温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温通经脉;行气止痛。主寒湿痹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0.3-0.5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注意阴虚者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雀脑

    药材名称麻雀脑拼音Má Què Nǎo别名家雀脑来源雀形目文鸟科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L.),以脑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治冻伤。用法用量外涂。摘录《全国

  • 古钩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古钩藤药材名称古钩藤拼音Gǔ Gōu Ténɡ别名半架牛、牛奶藤、大暗消、大叶百叶藤、白浆藤、白马连鞍、牛角藤、断肠草[广西]来源萝藦科白叶藤属植物古钩藤Cryptole

  • 红豆

    《中药大辞典》:红豆药材名称红豆拼音Hónɡ Dòu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红豆树的种子。秋末冬初采种子,备用。原形态红豆树,又名:鄂西红豆树、江阴红豆树。乔木,高9~

  • 羊角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角藤药材名称羊角藤拼音Yánɡ Jiǎo Ténɡ别名乌苑藤、巴戟天[福建]来源茜草科巴戟天(羊角藤)属植物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L.,以

  • 吊罗果

    药材名称吊罗果拼音Diào Luó Guǒ别名大鸡母酸、酸盘子、大叶酸藤、长叶酸藤果、马桂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长叶酸藤子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mbelia longifolia(Be

  • 金盏草

    《中药大辞典》:金盏草药材名称金盏草拼音Jīn Zhǎn Cǎo别名金盏花、醒酒花(《宛陵集》诗注),金盏儿花(《救荒本草》),长春花(《纲目》),长春菊(《学圃杂巯》),金仙花、长春草(《现代实用中

  • 锦香草

    药材名称锦香草拼音Jǐn Xiānɡ Cǎo别名白毛虎舌毡、老虎耳、石用、大虎耳草、山霸王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锦香草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agathis caualerie

  • 大黑头草

    《中药大辞典》:大黑头草药材名称大黑头草拼音Dà Hēi Tóu Cǎo别名黄药(《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大黄药,一号黄药、吊吊黄、小香薷(《红河中草药》)。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 藏绵芪

    药材名称藏绵芪别名滇绵芪、春黄芪来源豆科藏绵芪Astragalus tibetanus Benth ex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西藏。性味甘、温。功能主治强壮补气,排脓生肌,利尿止汗。治

  • 狐心

    《全国中草药汇编》:狐心药材名称狐心拼音Hú Xīn别名狐狸心来源食肉目犬科狐Vulpes vulpes L.,以心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若尔盖、东北。功能主治补益镇静。主治痰气。用法用量狐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