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木锥花

木锥花

《中药大辞典》:木锥花

药材名称木锥花

拼音Mù Zhuī Huā

别名小齿锥花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小齿锥花。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亚灌木,高1~2米。幼枝四方形,密被灰黄色星状毛。单叶对生;叶片长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5~10厘米,叶缘具细锯齿;叶柄及叶背密被灰黄色星状毛。稀穗状花序成对生于叶腋,花梗长于叶柄,有叶状小苞片,被星状毛;花红色;萼10脉,5等裂;花冠管纤弱,喉部扩大,肢2唇形,上唇头盔状;下唇阔3裂;雄蕊4;子房4裂。小坚果。

生境分部生于竹林边或灌木丛中。分布云南。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消炎利尿。治肺炎,气管、支气管炎,咳嗽痰多,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炎水肿,尿路结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锥花

药材名称木锥花

拼音Mù Zhuī Huā

英文名root of Smalltooth Gomphostemma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小齿锥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mphostemma microdon Dun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上部钝四棱形,基部近圆柱形,密被灰色星状短绒毛。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5-24cm,宽3.6-10cm;先端微偏斜、急尖或钝,基部楔形,有时不对称,边缘具浅齿,上面被星状毛,下面密被星状绒毛。聚伞花序具1-2花,腋生,组成假穗状圆锥花序;苞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1-22mm;小苞片线形,长6-11mm;花萼狭钟形,长5-7mm;萼齿5,三角形;花冠浅紫或淡黄色,长1.6-2cm,上唇圆表,长3.5mm,下唇长6mm,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花丝被毛;子房4裂,柱头2裂。小坚果扁长圆形,长约4mm,黑褐色,有沟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40-1300m的沟谷或平地的热带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

性味味苦;怀凉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利尿通淋。主痰热咳喘;热淋;石淋;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连翘

    药材名称小连翘拼音Xiǎo Lián Qiáo别名小翘(《唐本草》),七层兰、瑞香草(《质问本草》),奶浆草(《峨嵋药植》),大田基、小瞿麦(《南宁市药物志》),排草、排香草(《江

  • 白果槲寄生

    药材名称白果槲寄生拼音Bái Guǒ Hú Jì Shēnɡ别名欧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卵叶槲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album L.var.meridianum

  • 圆叶野扁豆

    药材名称圆叶野扁豆别名罗网藤、假绿豆来源豆科圆叶野扁豆Dunbaria rotundifolia (Lour.) 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治急性

  • 红头小仙

    《中药大辞典》:红头小仙药材名称红头小仙拼音Hónɡ Tóu Xiǎo Xiān别名毛干药、甲冬仗、那猪草(《广西药枝名录》),紫背倒提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

  • 珍珠绣球

    药材名称珍珠绣球拼音Zhēn Zhū Xiù Qiú别名麻叶绣球、碎米丫、山茴香来源蔷薇科珍珠绣球Spiraea blumei G. Don,以根、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多有分布。

  • 节节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节节茶药材名称节节茶别名石风节、九节风来源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鱼子兰Chloranthus officinalis Blume,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碎晒干。性味辛、微苦,温。功

  • 野厚朴花

    药材名称野厚朴花拼音Yě Hòu Pò Huā别名野玉兰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山玉兰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gnolia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收摘,晒干。原

  • 桑鳸

    药材名称桑鳸拼音Sānɡ Hù别名桑扈(《诗经》),青雀、窃脂(陆玑《诗疏》),蜡嘴雀、蜡嘴(《纲目》)。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雀科动物黑头蜡嘴雀的肉。原形态体长20余厘米。嘴厚而强,呈

  • 三叶乌蔹莓

    药材名称三叶乌蔹莓别名狗脚迹、三爪龙、小拦蛇、蜈蚣藤、母猪藤来源葡萄科三叶乌蔹莓Cayratia trifolia (L.) Domin [C. carnosa Gagnep.],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陕

  • 狗牙根

    药材名称狗牙根拼音Gǒu Yá Gēn别名铁线草、绊根草、堑头草、马挽手、行仪芝、牛马根、马根子草、铺地草、铜丝金、铁丝草、鸡肠草出处1.本品首载于《滇南本草》,原名“铁线单”,云:“生田边旷野,软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