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暗紫贝母

暗紫贝母

药材名称暗紫贝母

拼音àn Zǐ Bèi Mǔ

英文名Unibract Fritillary Bulb

别名乌花贝母、松贝母

来源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的鳞茎。7~9月苗未枯萎时采挖,带泥曝晒或微火烘,随时用竹、木器翻动,至表皮现粉白色时筛去泥士,装入麻袋,轻轻撞去附土及老皮,再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3cm。鳞茎直径6~8mm。叶多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6~5.5cm,宽3~5mm。花单生,叶状苞片1枚;花被片长2.5~2.7cm,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宽6~10mm;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基着;柱头裂片很短,长约0.5~lmm。蒴果长1~1.5cm,宽1~1.2cm,有棱,棱上具狭翅,宽约1mm。花期6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主产四川、青海、甘肃。

性状鳞茎圆锥形或心脏形,直径5~9mm,高4~8mm。表面类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大小悬殊,大鳞叶紧裹小鳞叶,小鳞叶露出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较尖或钝圆,多闭合,底部较平整,微凹入。内有细小鳞叶及心芽。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分含去氢川贝碱(chuanbeinone)、西贝素(imperialine)。

性味性微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同"川贝母"。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网脉旋蒴苣苔

    药材名称网脉旋蒴苣苔别名石面枇杷、山枇杷、大还魂、吊气还魂来源苦苣苔科网脉旋蒴苣苔Boea dictyoneura Hanc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广西、广东。性味辛、甘,温。功能主治活血散瘀,

  • 黄山鳞毛蕨根

    药材名称黄山鳞毛蕨根拼音Huánɡ Shān Lín Máo Jué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黄山鳞毛蕨的根茎。原形态黄山鳞毛蕨,又名:

  • 披针叶毛茛

    《全国中草药汇编》:披针叶毛茛药材名称披针叶毛茛来源毛茛科披针叶毛茛Ranunculus amurensis Koma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吉林、四川。性味辛,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发散风

  • 仙环小皮伞

    药材名称仙环小皮伞别名硬柄皮伞、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仙环小皮伞Marasmius oreades (Bolt.)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草药上可形成蘑菇圈(“仙人环”)。分布

  • 岗柃叶

    药材名称岗柃叶拼音Gǎnɡ Lí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岗柃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groffzi Mer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岗柃灌木或小乔木,高

  • 棱枝卫矛

    《中药大辞典》:棱枝卫矛药材名称棱枝卫矛拼音Lénɡ Zhī Wèi Máo别名小千金、硬筋藤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卫矛科植物棱枝卫矛的根。原形态藤状灌木。嫩枝四棱形。叶

  • 接筋草

    药材名称接筋草拼音Jiē Jīn Cǎo别名被单草、大鹅肠草、白老鸦肠、抽筋草、白筋骨草来源石竹科繁缕属植物石生繁缕Stellaria saxatilis Buch.-Ham.[S. vestita

  • 艾虎脑

    药材名称艾虎脑拼音ài Hǔ Nǎo英文名Weasel Brain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鼬科动物艾虎的脑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tela eversmanni Lesso

  • 灯油藤子

    药材名称灯油藤子拼音Dēnɡ Yóu Ténɡ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锥序南蛇藤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paniculatus Willd.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后采收,

  • 野荞麦

    药材名称野荞麦拼音Yě Qiáo Mài别名苦荞头、金荞麦、荞麦三七、万年荞、铁石子、金锁银开、开金锁、铁拳头、铁甲将军草、野南荞来源蓼科荞麦属植物天荞麦Fagopyrum d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