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女贞根

女贞根

《中药大辞典》:女贞根

药材名称女贞根

拼音Nǚ Zhēn Gēn

出处《重庆草药》

来源木犀科植物女贞,9~10月采挖。

性味《重庆草药》:"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重庆草药》:"散气血,止气痛。治胸病,咳嗽,白带。"

复方①治盐齁、乳齁:女贞根一两五钱.炖五花肉,早晚空心服,隔一周,可再如法炖服。(《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②治干病经闭、咳嗽:女贞根半斤,女儿茶根四两,红藤四两。泡酒,早晚各服一杯。(《重庆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女贞根

药材名称女贞根

拼音Nǚ Zhēn Gēn

出处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trum lucidum Ait.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褐色。枝黄褐色、灰色或紫红色,圆柱形,疏生圆形或长圆形皮孔。单叶对生;叶柄长1-3cm,上面具沟;叶片革质,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6-17cm,宽3-8cm,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有时宽楔形或渐狭。圆锥花序顶生,长8-20cm,宽8-25cm;花序梗长达3cm;花序基部苞片常与叶同型,小苞片披针形或线形,凋落;花无梗或近无梗;花萼无毛,长1.5-2mm,齿不明显或近截形;花冠长4-5mm,裂片长2-2.5mm,反折;花丝长1.5-3mm,花药长圆形,长1-1.5mm;花柱长1.5-2mm,柱头棒状。果肾形或近肾形,长7-10mm,径4-6mm,深蓝黑色,成熟时呈红黑色,被***。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m以下的疏林或密林中,亦多栽培于庭院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苦;性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咳喘;祛湿浊。主哮喘;咳嗽;经闭;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炖肉,45g;或浸酒。

各家论述《重庆草药》:散气血,止气痛。治齁病,咳嗽,白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香构

    《中药大辞典》:香构药材名称香构拼音Xiānɡ Gòu别名藤构、娃娃皮、野棉皮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瑞香科植物小黄构的茎皮和根。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小黄构,又名:黄构。常绿灌木,高0

  • 红寒药

    药材名称红寒药来源爵床科刺粉芦莉草属植物红寒药Aporuellia scaposa C. B. Clarke,以根入药。秋冬采挖,晒干。性味苦,温。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胃腹冷痛。用法用量2

  • 礜石

    《中药大辞典》:礜石药材名称礜石拼音Yù Shí别名礜(《山海经》),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本经》),白礜石、鼠乡、泽乳(《吴普本草》),太白石,石盐(《别录》)。出处《本经》

  • 心叶荆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心叶荆芥药材名称心叶荆芥拼音Xīn Yè Jīnɡ Jiè别名假荆芥、山藿香、假苏、小荆芥、西藏土荆芥来源唇形科心叶荆芥Nepeta cataria L.,以全

  • 五转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转七药材名称五转七拼音Wǔ Zhuǎn Qī别名阴阳扇、包谷陀子、通天七来源忍冬科莛子藨属植物穿心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T. farges

  • 山白菊

    《中药大辞典》:山白菊药材名称山白菊拼音Shān Bái Jú别名野白菊(《植物名实图考》),小雪花、白升麻(《贵州民间药物》),山马兰、三脉叶马兰、消食花、常年青、白花千里光、八

  • 刺三甲

    药材名称刺三甲拼音Cì Sān Jiǎ别名五加皮(《滇南本莩》),白竻根(《生草药性备要》),白茨根、山五甲(《草木便方》),苦竻蔃(《岭南采药录》),刺三加、苦刺头(《贵州民间药物》),三

  • 木鳖子根

    药材名称木鳖子根拼音Mù Biē Zǐ Gēn英文名Root of Cochinchina Momordica出处出自《广西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mo

  • 唐古特马尿泡

    药材名称唐古特马尿泡拼音Tánɡ Gǔ Tè Mǎ Niào Pào别名马尿泡、羊尿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唐传尕保(藏名)。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来源

  • 柠条根

    《中药大辞典》:柠条根药材名称柠条根拼音Nínɡ Tiáo Gēn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根。夏、秋季采挖,晒干,切片。性味味微辛,性温。功能主治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