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大泡通

大泡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泡通

药材名称大泡通

拼音Dà Pào Tōnɡ

别名泡通、大木通、隔子通、饭包叶、三叉木、豆豉叶、大豆豉叶、牛嗓管、伞把木、大通塔

来源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白背鹅掌柴Schefflera hypoleuca (Kurz) Harms,以根、茎、树皮、叶入药。全年可采,树皮洗净,蒸透,切段,晒干。叶可鲜用。

性味苦、涩,微寒。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通便。根、茎:牙痛,胃痛,腹痛,便秘,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树皮:风湿麻木,关节肿痛,跌打瘀痛,腰膝酸痛,胃痛。叶:皮炎、湿疹、风疹。

用法用量根、茎: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拌烧酒敷患处。树皮:0.5~1两,水煎服,以酒为引。叶: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大泡通

药材名称大泡通

拼音Dà Pào Tōnɡ

别名大通塔、柴厚朴(《贵州民间药物》),野巴戟(《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隔子通(《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五加种植物穗序鹅掌柴根皮

原形态乔木。茎粗大,外表暗褐色。掌状复叶;小叶5~7枚,具长柄;小叶片长卵圆形或矩圆形,琴状分裂,长9~20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裂片边缘有稀疏的浅齿,上面无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短柔毛,主脉粗而明显。穗状花序,花白色。

生境分部生于深山中。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性微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物》:"通大便,消肿毒。"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祛风活络。治骨折,挫伤,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

复方①治大便燥结肚痛:大泡通根五钱至一两。煎水服。

②治无名肿毒:大泡通根五两,绿姜,黄姜各三两,过山龙七根。共捣烂,包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泡通

药材名称大泡通

拼音Dà Pào Tōnɡ

英文名Root of Delavay Schefflera

别名大通塔、柴厚朴、野巴戟、隔子通、万贯钱、豆豉杆、大加皮、绒毛鸭脚木泡桐树、牛嗓管、假通脱木、伞把木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根和根皮或权条。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delavayi(Franch.) Harms.[Heptapleurum delauay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乔木灌木,高3-8m。茎粗大,外表暗褐色;小枝粗壮,幼时必生黄棕以星状绒毛,后即脱落;具白以片状髓心。掌状复叶有小叶4-7;叶柄长4-16cm,最长可至70cm,幼时密生星状绒毛,成长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20cm,最长可达35cm,宽2-8cm或稍宽;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形至圆形;全缘具疏离不整齐粗齿或1-3浅裂至深裂,上面无毛,下面密生灰白以或黄棕色星状绒毛,主脉粗而明显;侧脉8-12对,上面坦或微隆起,下面稍隆起,网脉上面稍下陷,稀平坦,下面为绒毛掩盖而不隆起。花无梗,穗状花序聚生成大圆锥花序顶生,长12-10cm,主轴和分枝幼时均密被星状绒毛,后毛逐渐脱落,分枝长10-30cm;苞片卵形,长4-5mm,小苞片三角状卵形,长1-2mm,均密被星状绒毛;萼长1.5-2mm,疏被星状短柔毛,边缘有4-5齿;‘花瓣4-5,三角状卵形,长约2mm,无毛,花白色;雄蕊5,花丝长约3mm;子房下位,4-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柱头不明显,花盘隆起。果实球形,直径约4mm,紫黑色,几无毛;宿存花柱长1.5-2mm。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3100m的沟旁、林缘、山坡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枝条灰棕色或灰褐色,表面有纵皱纹,有棕以点状皮孔及弧形叶柄痕;幼嫩枝密被灰棕色毛茸。折断面可见大型白色薄片状的贿。

皮多呈条片状,外表面灰褐色至暗褐色,有纵皱纹及灰白色栓皮和棕色点状皮孔;内表面色淡,有细纵纹。质硬,折断面纤维性。气微,味苦,涩。

性味味微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强筋健骨;行气活血。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跌打肿痛;胸胁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煎汤内服:9-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通大便,消肿毒。2.《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祛风活络。治骨折,挫伤,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杠膏

    《中药大辞典》:青杠膏药材名称青杠膏拼音Qīnɡ Gànɡ Gāo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栎之叶煎煮成的膏。全年可采。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30米。生于开旷山顶时常呈灌木状;

  • 冰草白穗

    《中药大辞典》:冰草白穗药材名称冰草白穗拼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带菌果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淋病,带下。

  • 黄颡鱼颊骨

    《中药大辞典》:黄颡鱼颊骨药材名称黄颡鱼颊骨拼音Huánɡ Sǎnɡ Yú Jiá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鮠科动物黄颡鱼的颊骨。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喉痹,黄

  • 白铃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铃子药材名称白铃子别名一面锣、小一面锣来源兰科白铃子Nervilia tibetensis Rolfe,以块茎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西藏。功能主治主治红崩,淋病,白浊,白带。摘录《

  • 蟾酥

    《中国药典》:蟾酥药材名称蟾酥拼音Chán Sū英文名VENENUM BUFONIS别名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来源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

  • 白头翁

    《中国药典》:白头翁药材名称白头翁拼音Bái Tóu Wēnɡ英文名RADIX PULSATILLAE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 黄刺皮

    《中药大辞典》:黄刺皮药材名称黄刺皮拼音Huánɡ Cì Pí别名黄三刺皮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的茎皮。4~5月间,开始出芽长叶时,砍取较租的

  • 日中花

    药材名称日中花拼音Rì Zhōnɡ Huā别名还魂草、午时草、嘴草、禾雀舌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齿苋科植物毛马齿苋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tulaca pilosa L.采收和储藏:夏、秋二季采

  • 布荆

    药材名称布荆拼音Bù Jīnɡ别名五指疳、五指风、山紫荆(《广西药植名录》),梅哈忍(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山牡荆的根或树干心材。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干心晒干。

  • 血藤

    药材名称血藤拼音Xuè Ténɡ别名大血藤(《草木便方》),活血藤(《天宝本草》),黄皮血藤(《四川中药志》),紫金血藤(《重庆草药》),气藤(《贵州草药》),香石藤、铁骨散、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