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大九节铃

大九节铃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九节铃

药材名称大九节铃

拼音Dà Jiǔ Jié Línɡ

别名艾叶酸蔹藤、牛角天麻铜皮铁箍

来源葡萄大九节铃Ampelocissus artemisiaefolia Planch.,以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辛、涩、微麻,微寒。

功能主治接筋骨,止血消炎,止痛。主治骨折,刀枪伤,烧伤,痈肿。

用法用量根研末,每次1~2钱,日服2次,白开水送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大九节铃

药材名称大九节铃

拼音Dà Jiǔ Jié Línɡ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葡萄科植物艾叶酸蔹藤。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藤本。茎有卷须,与叶对生。根串珠状纺锤形。叶互生,掌状复叶;小叶5枚,叶片椭圆状披针形,两端尖,叶缘有粗锯齿。花为聚伞花序,淡黄绿色。浆果小,有种子1~4粒。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陡崖上。

性味辛涩微麻,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续筋接骨,止血消炎,止痛。治骨折,刀枪伤,烧伤,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钱。外用:捣敷。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九节铃

药材名称大九节铃

拼音Dà Jiǔ Jié Línɡ

英文名Root of Womwoodleaf Ampelocissus

别名铜皮铁箍、牛解天麻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艾叶酸蔹藤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cissus artemisiaefolia Pl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艾叶酸蔹藤 攀援藤本。根串珠状,纺锤形。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有叶柄;小叶5,鸟歧状,中间1片大,两侧叶片较小,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粗锯齿。花杂性,聚伞花序在上部与叶对生;萼片杯状,4-5裂;花瓣4-5,淡绿色;雄蕊4-5;花盘明显;子房2室,花柱短,常有数条纵纹,柱头小。浆果小,具种子2-3颗。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陡崖上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炮制切片晒干

性味味辛;涩;性微寒;小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敛疮。主骨折;刀枪伤;烧伤;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末,3-6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细叶桉

    药材名称细叶桉拼音Xì Yè ān别名羊草果树、小叶桉来源桃金娘科细叶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ith,以叶,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栽培。性味辛、微苦,温

  • 鸡矢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矢藤药材名称鸡矢藤拼音Jī Shǐ Ténɡ别名鸡屎藤、牛皮冻、解暑藤、狗屁藤、臭藤、皆治藤、清风藤[福建]来源为茜草科鸡矢藤属植物鸡矢藤Paederia scande

  • 包谷火焰包

    药材名称包谷火焰包拼音Bāo Gǔ Huǒ Yàn Bāo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变成黑色的雄花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功能主治《重庆草

  • 心叶百合

    药材名称心叶百合拼音Xīn Yè Bǎi Hé别名大叶百合、山菠萝根、荞麦叶贝母、荞麦叶大百合来源为百合科心叶百合属植物心叶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 (W

  • 刺针草

    药材名称刺针草拼音Cì Zhēn Cǎo别名鬼针草、盲肠草、一包针、粘身草、婆婆针、金盏银盘、跟人走、钢叉草来源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刺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及三叶刺针草B.

  • 高粱泡

    药材名称高粱泡拼音Gāo Liɑnɡ Pào别名红娘藤、倒水莲、十月红、十月莓、秧泡子、寒扭、冬寒扭、倒拔千斤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 Ser.,以根

  • 山麦冬

    药材名称山麦冬拼音Shān Mài Dōnɡ英文名RADIX LIRIOPES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Lour. var. prolife

  • 泽芹

    药材名称泽芹拼音Zé Qín来源伞形科泽芹Sium suave Wal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华东。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散风寒,止头痛,降血压。主治感冒头痛,高血压。用法用量4~5钱。摘

  • 牛马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马藤药材名称牛马藤拼音Niú Mǎ Ténɡ别名牛麻藤、老鸦藤、黎豆藤、过山龙、乌通[四川]、常春油麻藤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常绿油麻藤Mucuna sempe

  • 芋儿七

    药材名称芋儿七拼音Yù ér Qī别名玉儿七、佛手七、头顶一颗珠(《中国经济植物志》),黄花三七(《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鱼儿七、狮儿七(《陕西中草药》),尸儿七(《陕西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