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黄花母

黄花母

《中药大辞典》:黄花母

药材名称黄花母

拼音Huánɡ Huā Mǔ

别名地丁草、拔脓消(《广西中药志》),黄花猛、脓见愁地膏药(《文山中草药》),金盏花、单枝落地(《泉州本草》),生扯陇(《贵州植药调查》),黄花稔、黄花雾、黄花草、小柴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文山中草药》

来源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全草。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直立多枝半灌木,高0.5~1米。小枝密被星状柔软绵毛。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或菱形,长约1.5~4厘米,宽约1~1.5厘米,先端短尖或浑圆,边缘有锯齿;薄纸质,上面被短的星状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状柔毛;叶柄长约3~6毫米;托叶刺毛状。花单生于叶腋;花柄柔弱,中部以上有节,长约1~2厘米;萼绿色,被星状柔毛,5裂;花瓣5,黄色,阔倒卵形,先端钝而微凹,基部连合,与雄蕊筒合生;雄蕊多数,花丝合生成管状,无毛,有稀疏的腺状乳头突起;心皮8~10,围绕中轴成环状,平滑或稍有皱纹,长约2.5毫米,包藏于萼内。蒴果近盘状,直径6~7毫米,成熟时心皮与中轴分离,顶部具2芒。花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于丘陵地、山坡、海滨、水沟边或路旁。分布云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贵州、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全草,长短不一,幼枝被星状柔毛,老枝无毛,有网眼状纹理。叶多破碎,卷缩,完整的叶呈长圆状披针形或菱形,叶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被星状柔毛。花生于叶腋,黄色。气微香,味淡。以干燥、无泥砂者为佳。

药理作用全草的水-醇提取液能收缩离体朦鼠小肠,并能被抗组织胺药所拮抗;对兔十二指肠的运动并无影响。其叶含大量粘液质,可用作祛痰剂、润滑剂者。本植物不含苦味质、生物碱、挥发油、皂甙及三萜类;也有人报告其中含麻黄碱者。同属植物Sida humilis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

性味甘辛,凉。

①《广西中药志》:"味微酸涩,性凉,无毒。"

②《广东中药》:"甘,淡。"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辛,凉。"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肺、大小肠诸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排脓。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痢疾,肠炎,黄疸,痔血,吐血,痈疽疔疮。

①《广西中药志》:"清凉拔毒,消肿排脓。叶:敷疔疮,疮疖。"

②《泉州本草》:"清热散瘀,凉血止血,治肠痔痼疾,下血。"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解表,散瘀拔毒。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肠炎,菌痢,瘭疽疔疮。"

④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排脓生肌。治黄疸,疟疾,化脓炎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3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劳力过度吐血:鲜黄花母全草二两。合猪瘦肉炖服。(《泉州本草》)

②治关节筋骨痛风:干黄花母全草,每次二两,水煎服。(《泉州本草》)

③治痔疮肿毒,骨折(复位后,小夹板固定):黄花母鲜叶捣烂外敷患处。(《文山中草药》)

④治湿疹:黄花稔加水炖服。(《闽东本草》)

⑤治外伤出血:黄花稔头适量,捣敷创口。(《闽东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花母

药材名称黄花母

拼音Huánɡ Huā Mǔ

英文名Broomjutre Sida Herb

别名地丁草、黄花谷拔、拔脓消、胶粘根、黄花猛、千斤遂、黄花仔、乏力草、小本黄花草、细迷马桩棵、黄花地挑花、脓见愁、黄花猛、地膏药黄花稔、黄金树、吸血草、生扯拢、疔疮药、梅肉草、硬枝黄花仔、黄仔草、赐米草、大号嗽血仔草、鬼柳根、树仔草、黄花古粥、麻笔、塘罗达、裂叶雪麻头、坡麻。

出处出自《文山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da rhombifoli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除去杂质,鲜用呀晒干、烘干。

原形态白背黄花稔直立亚灌木,高约1m。分枝多,枝被星状绵毛。叶互生;叶柄长3-5mm,被星状柔毛;托叶纤细,刺毛状,与叶柄近等长;叶菱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45mm,宽6-20mm。先端浑圆至短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锯齿,上面疏被星状柔毛至近无毛,下面被灰白色星状柔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2cm,密被星状柔毛,中部以上有节;萼杯形,长4-5mm,被星状短绵毛,裂片5,三角形;花黄色,直径约1cm,花瓣倒卵形,长约8mm,先端圆,基部狭;雄蕊柱无毛,疏被腺状乳突,长约5mm,花柱分枝8-10。果半球形,直径6-7mm,分果爿8-10,被星状柔毛,先端具2短芒。花期秋、冬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间,旷野和沟谷两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湖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应性强,耐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贫瘠的土地也能生长。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可直播或育苗定植。当冬季种子成熟时,选择植株下层饱满且充分成熟的果实,晾干后置通风处贮藏。翌年春季3-4月播种,按行株距35cm×30cm开穴点播,或按35cm开行条播,覆土1cm,浇水保湿,播种后,气温在25℃以上时,10d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4-5cm,具3-4片真叶时间苗,穴播者每穴留3株,条播者按株距10-12cm定苗,定苗后于6月、8月和10月分别在中耕除草后追施复合肥或农家肥。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长短不一,幼枝被星状柔毛,老枝无毛,有网眼状纹理。叶多破碎,卷缩,完整叶呈长圆状披针形或菱形,叶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被星状柔毛。花生于叶腋,黄色。气微香,味淡。以干燥,无泥砂者为佳。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β-苯乙胺(β-phenethylamine),N-甲基-β-苯乙胺(N-methyl-β-phenethylamine),麻黄碱(ephedrine),φ-麻黄碱(φ-ephedrine),鸭嘴花酚碱(vasicinol),鸭嘴花酮碱(va-sicinone),鸭嘴花碱(vasicine),胆碱(choline)及甜菜碱(betai-ne);叶含多种氨基酸: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亮氨酸(leuc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谷氨酰胺(glutamine),丙氨酸(alanine),领氨酸(val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丝氨酸(serine),苏氨酸(threonine)及酪氨酸(tyrosine);多种脂肪酸: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及亚油酸(linoleic acid),还含植物甾醇(phytosterols);种子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锦葵酸(malvalic acid)及苹婆酸(sterculic acid)。

药理作用全草的水-醇提取液能收缩离体豚鼠小肠,并能被杭组织胺药所拮抗;对兔十二指肠的运动并无影响。其叶含大量粘液质,可用作祛痰剂、润滑剂者。本植物不含苦味质、生物碱、挥发油、皂甙及三萜类;也有人报告其中含麻黄碱者。同属植物Sida humilis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

性味味甘;辛;凉

归经心;肝;肺;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湿热泻痢;黄疸;带下;淋证;风湿痿弱;头晕;劳卷乏力;痔血;痈疽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大剂量可用至90g。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劳力过度吐血: 鲜黄花母全草二两。合猪瘦肉炖服。(《泉州本草》)②治关节筋骨痛风: 干黄花母全草,每次二两,水煎服。(《泉州本草》)③治痈疮肿毒,骨折(复位后,小夹板固定);黄花母鲜叶捣烂外敷患处。(《文山中草药》)④治湿疹:黄花稔加水炖服。(《闽东本草》)⑤治外伤出血:黄花稔头适量, 捣敷创口。(《闽东本草》)

各家论述1.《广西中药志》:清凉拔毒,消肿排脓。叶: 敷疔疮,疮疖。

2.《泉州本草》:清热散瘀,凉血止血,治肠痔痼疾,下血。

3. 广外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解表,散瘀报毒。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肠炎,菌痢,瘭疽疔疮。

4.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排脓生肌。治黄疸,疟疾,化脓炎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花蚊虫

    药材名称花蚊虫拼音Huā Wén Chónɡ别名黄蚂蚁(《全展选编·皮肤科》)。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隐翅虫科动物多毛隐翅虫的全虫。夏、秋采集,鲜用。原形态形如蚂蚁,全

  • 微毛柃

    药材名称微毛柃拼音Wēi Máo Lí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微毛柃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hebecladosL.K.Li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洗净,切段,晒干

  • 黔羊蹄甲

    《全国中草药汇编》:黔羊蹄甲药材名称黔羊蹄甲拼音Qián Yánɡ Tí Jiǎ别名马蹄叶来源豆科黔羊蹄甲Bauhinia lecomtei Gagnep.,以叶、根入药

  • 狭叶竹节参

    药材名称狭叶竹节参拼音Xiá Yè Zhú Jié Shēn别名竹根七、野三七、鸡头七、土三七、藏三七、三七、扣子七、竹节三七、峨三七、峨眉三七、芋儿七、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参、大竹根七来源药材

  • 云南五叶参

    药材名称云南五叶参拼音Yún Nán Wǔ Yè Shēn英文名Yunnan Pentapanax别名厄卡克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云南五叶参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

  • 午时茶

    药材名称午时茶拼音Wǔ Shí Chá来源加工品。原料:苍术、柴胡、防风、枳实、前胡、山楂、川芎、羌活、陈皮、藿香、六神曲、连翘、甘草、白芷各1两,桔梗、苏叶、厚朴、麦芽各1.5两

  • 蟾蜍肝

    《中药大辞典》:蟾蜍肝药材名称蟾蜍肝拼音Chán Chú Gān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肝。功能主治①《医林纂要》:"治痈疽疔毒,取其(蟾

  • 鹰眼睛

    《中药大辞典》:鹰眼睛药材名称鹰眼睛拼音Yīnɡ Yǎn Jinɡ出处《药性论》来源为鹰科动物苍鹰的眼睛。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鹰骨"条。功能主治《本草汇》:"明眼目,退翳障

  • 臭梧桐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梧桐药材名称臭梧桐拼音Chòu Wú Tónɡ别名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叶、后庭花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

  • 地不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不容药材名称地不容别名山乌龟[云南]、地乌龟、白地胆、荷叶暗消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delavayi Diels,以块根入药。四季均可采,以秋季采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