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麻母

麻母

药材名称麻母

拼音Má Mǔ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青海当归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niyida Wolff[A. ching-haiensis Shan xe K. T. Fu]

采收和储藏:未开花前采挖,去其花叶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90cm。根圆锥形,黄棕色,长5-10cm。茎绿色或略带紫色,有细槽纹,光滑无毛,仅上部有粗短硬毛。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2-4对;叶柄长3-5cm,基部膨大成宽管状叶鞘,两面无毛;茎上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叶片轮廓阔卵形,长5-8cm,宽5-7cm;顶生叶简化成囊状叶鞘,先端有3深裂的叶片;末回裂片长圆形至椭圆形,厚膜质,长1.5-4cm,宽1-2cm,先端钝,有白色膜质小尖头,基部近截形,边缘锯齿钝圆,有缘毛。覆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6-10cm;伞辐9-19;无总苞片;小总苞片6-10,披针形;小伞花序密集或近球形,有花18-40;无萼齿;花瓣白色、黄白色、少为紫红色,长卵形,顶端渐尖、稍反曲;花柱基扁平,紫黑色,花柱短而叉开。双悬果长圆形至卵圆形,长5-6.5cm,宽3.5-5cm,背棱线状,隆起,侧棱翅状,先端有宿存的紫褐色扁平花柱基;背棱棱槽内有油管1,极少为2,侧棱棱槽内有油管2,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4000m的高山灌丛、草甸、山谷及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及四川等地。

性味味甘;辛;性温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润肠。主血虚证;月经不调;瘀血疼痛;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杞叶

    药材名称黄杞叶拼音Huánɡ Qǐ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黄杞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E.chrysolepis Hance;

  • 落地金钱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地金钱药材名称落地金钱拼音Luò Dì Jīn Qián别名丝线串铜钱、一朵芙蓉花、锦地罗来源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落地金钱Drosera burma

  • 蟛蜞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蟛蜞菊药材名称蟛蜞菊拼音Pénɡ Qí Jú别名黄花蟛蜞草、黄花墨菜、黄花龙舌草、田黄菊、卤地菊来源菊科蟛蜞菊属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

  • 山蜡梅

    药材名称山蜡梅拼音Shān Là Méi别名香风茶、毛山茶、岩马桑来源药材基源:为蜡梅科植物山蜡梅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采收和储藏

  • 鸭涎

    《中药大辞典》:鸭涎药材名称鸭涎拼音Yā Xián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唾涎。以生姜少许,塞鸭口中,将鸭倒悬,其涎即下。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白鸭肉"条。功能主治①

  • 石上莲

    药材名称石上莲来源秋海棠科石上莲Begonia bretschneideriana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酸、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利水软坚,消肿止痛。主治肝硬化,腹

  • 土黄连

    药材名称土黄连拼音Tǔ Huánɡ Lián别名鸡足黄连(《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三颗针(《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小檗科植物九莲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茎叶。原形态

  • 小被单草

    药材名称小被单草拼音Xiǎo Bèi Dān Cǎo别名太极草、狗夺子(《滇南本草》),水筋骨、高果果鸟、称筋散(《云南中草药》),小九股牛、大被单草、大鹅肠菜(《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

  • 鹿耳韭

    药材名称鹿耳韭别名天韭、玉簪叶韭、天蒜来源百合科鹿耳韭Allium funckiaefolium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湖北、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散瘀镇痛,祛风止血。

  • 韭子

    《中药大辞典》:韭子药材名称韭子拼音Jiǔ Zǐ别名韭菜子(《滇南本草》),韭菜仁(《岭南采药录》)。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韭的种子。秋季果熟时采收,将果实摘下,晒干,搓出种子,簸净果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