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痫

阴痫

病名。①指兼见阴症的痫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病先身冷,不惊瘈,不啼唤,而病发时脉沉者为阴痫。”《杂病源流犀烛·诸癎源流》:“阴痫亦本痰热,缘医用寒药太过,损伤脾胃,变而成阴。宜用温补燥湿药。”方用五生丸、引神归星丹等。②即慢惊风。《证治准绳·幼科》:“阴痫乃慢惊也。”“小儿急慢惊风古谓阴阳痫也。急者属阳,阳盛而阴亏;慢者属阴,阴盛而阳亏。阳动而躁疾,阴静而迟缓,皆因脏腑虚而得之。”详见急惊、慢惊条。③指慢惊之后,痰迷心窍之症。《证治准绳·幼科》:“阴痫者,因慢惊后去痰不尽,痰入心包而得,四肢逆冷吐舌摇头,口嚼白沫,牙关紧闭,但不甚,惊搐作啼,面色或白或青,脉息沉微。”治疗宜固真汤加回生汤同煎,调宽气饮和解。参见条。

猜你喜欢

  • 子水气

    病名。明·赵贞观《绛雪丹书》:“凡胎成三月后,两足渐肿至腿膝,行步难甚以致喘闷,饮食不美,状似水气,至于脚指出黄水,名曰子水气。”即子气。详该条。

  • 肩息咳

    病名。出《灵枢·本脏》。指咳嗽而兼见耸肩喘息等症。参见咳喘、痰饮咳嗽、息高等条。

  • 骨胀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二。即多骨疽溃破骨出不休者。详多骨疽条。

  • 养小录

    食疗烹饪著作。3卷。清·顾仲编著。撰年不详。记载了饮料、调料、蔬菜、果品、荤食、糕点等190余种制作法,内容丰富,制法简明。作者提出:“饮食之道,关乎性命,治之之要,惟洁惟宜。”可谓抓住了饮食养生的关

  • 劳汗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指稍劳即出汗。多因脾虚气弱,以致稍劳即汗出淋漓。治宜补中益气汤加减。

  • 纳支法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之一。又称纳子法。此法以地支为主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迎而夺之”,“随而济之”的原则择取穴位。十二经配十二地支,《针灸大全》有《十二经配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

  • 陆彭年

    【介绍】:见陆渊雷条。

  • 经络磁场疗法

    见穴位磁疗法条。

  • 六经标本

    指手足六经的标部和本部。亦称十二经标本。标,一般是指末梢;本,是指根本。《灵枢·卫气》:“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十二经以四肢肘膝以下的某些部(穴)位为本,头、面、胸、背的某些部(穴)位为标

  • 随息居饮食谱

    食疗著作。1卷。清·王士雄撰。刊于1861年。本书收录供食疗的药物330种,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七类,对各药的性能及其医疗用途、处方等均有较详细的说明。现有《潜斋医书五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