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厥

血厥

厥证之一。①指郁冒。多由热升风动引起。《普济本事方》卷七:“郁冒,亦名血厥。”《类证治裁·厥症》:“郁厥亦血厥症,平居无疾,忽默默无知,目闭口噤,恶闻人声,移时方寤,由热升风动,郁冒而厥,妇人多有之。羚羊角散。”②指因失血过多致厥者。《医林绳墨·厥》:“有血厥者,因而吐衄过多,上竭下厥,先致足冷,有如水洗,冷过腰膝,入腹即死,此血竭而作厥也。皆由阳气妄行于上、阴血无所依附,气血相离,不居本位,宁有不死之理乎。必须急用大蒜捣烂,敷于涌泉,或以热手频擦脚心,次用二陈汤,加参、术、当归、炒黑干姜之类。此药劫剂,不可多服,但欲其阳复血止耳。”《赤水玄珠·厥证门》:“有吐衄不知人而厥者,此血厥也。治之无论其脉,急用芎归养荣汤十全大补汤,或独参汤以投之。”亦可由血逆引起。《景岳全书·厥逆》:“血厥之证有二,以血脱血逆皆能厥也。血脱者,如大崩大吐,或产血尽脱,则气血随之而脱,故致卒仆暴死。宜先掐人中,或烧醋炭以收其气,急用人参一二两,煎汤灌之,但使气不尽脱,必渐苏矣。”又:“血逆者,即经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谓,又曰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之类也。夫血因气逆,必须先理其气,气行则血无不行也,宜通瘀煎化肝煎之类。”

猜你喜欢

  • 消导

    消食导滞的简称。详消食化滞条。

  • 臀骱脱臼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 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

    见琼瑶神书条。

  • 黄帝明堂灸经

    针灸著作。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内容全同。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100中的《明堂灸经》及《小儿明堂灸经》的全文,改题此名刊行者。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

  • 火郁胃脘痛

    病证名。指肝火郁热所致的胃脘痛。见《类证治裁·胃脘痛》。《医醇賸义》卷四:“肝为将军之官,其体阴,其用阳,故为刚脏。一有郁结,气火俱升,上犯胃经,痛连胁肋,加味左金丸主之。”《症因脉治》卷一:“时作时

  • 脚根喉痛

    病名。《喉科心法》:“此症从脚跟发起,直至喉间。或一年一发,或半年一发,其病一日行一穴。切忌热物怒气。”详脚跟喉风条。

  • 巽风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配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命名者。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风廓。详该条。

  • 别气

    旁行的经气。《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 大观本草

    书名。即《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的简称。系大观2年(1108年)重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所改的书名。其后的刊本也有改称《经史证类大全本草》。

  • 小舌

    出《喉科秘旨》卷下。即悬壅垂之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