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蛤蟆瘟

蛤蟆瘟

痄腮。详该条。

猜你喜欢

  • 犬尾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即狗尾草,详该条。

  • 双头痔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症见肛周皮赘下垂,自觉搔痒。宜驱风止痒,可服秦艽羌活汤,或手术治疗。即赘皮外痔。

  • 幼幼集

    儿科著作。4卷。明·孟继孔撰。刊于1593年。卷1《孟氏治痘详说》为作者治疗痘证的经验;卷2《孟氏杂症良方》,为作者对儿科诸病证治的论述;卷3《钱氏经验良方》;卷4《上用方》系作者集录钱乙等儿科医家的

  • 齉(náng 囊)

    证名。指因鼻内阻塞而发音欠清畅者。参见鼻齆条。

  • 外科心法

    书名。①明·薛己撰,7卷。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是以外科医论和医案为主的著作。卷1~2集录各家外科诊治大法;卷3~6多系作者治疗多种外科病证的医案;卷7总列以前各卷所用方剂并附经验方。②清·唐黉辑。

  • 华佗方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魏·吴普撰。已佚。

  • 杂病

    ①《灵枢经》篇名。主要论述因经气厥逆所引起的病症,各种心痛与其兼症的刺法。此外还介绍了喉痹、疟疾、膝痛、呃逆、大小便不通等病证。由于论述范围广、病种多,故取名杂病。②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将伤寒以

  • 又名颡、额颅。前发际以下,两眉以上的部位。《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 补脾摄血

    同补气摄血。是治疗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候的方法。如月经先期,血量较多,色淡质稀,脉虚弱无力;下血紫暗,或先便后血、脘腹隐痛、面色白,脉细弱;反复皮下出血,神疲乏力,头眩心悸,脉虚细弱;溃疡病

  • 雀啄灸

    悬起灸之一种。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作一上一下忽近忽远的一种灸法。形如雀啄,故名。适用于昏厥急救及一般虚寒性疾病。本法热感较强,应避免灼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