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元代医生。安徽怀远人。继承家学。曾任太医院提举。
《医醇賸义》卷四方。当归、牛膝各二钱,川芎、延胡索、琥珀各一钱,桃仁一钱五分,炮姜、生蒲黄、熟蒲黄各六分,山楂炭、丹参各三钱,灯心三尺,苏木三分,降香五分。水煎服。治新产之后,恶露上冲于心,头眩神昏,
见《广西中药志》。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文炳条。
即伤寒坏病。见《诸病源候论·伤寒诸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坏伤寒》:“坏伤寒者,以医者不辨阴阳,错谬下汗,置病不解,坏证乱经。又伤寒过经,热留脏腑,病候数变,久而不差,阴阳无复纪律,皆名坏病。”参见
脉象。脉伏而搏指。《素问·经脉别论》:“太阴藏搏,言伏鼓也。”
书名。系《温隐居海上仙方》的一种传本。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听会,见该条。
脏腑相合之一。脾和胃同是消化、吸收和输布饮食物及其精微的主要脏腑。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为脏属阴,其性喜燥恶湿;胃为腑属阳,其性喜润恶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在功能上互相配合,经脉上互相络属,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即痘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