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臭樟

臭樟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樟

药材名称臭樟

别名樟木果、朋麻醒[傣]、樟脑

来源樟科樟属植物臭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Wall.) Nees,以果实、木材、树皮入药。木材、树皮四季可采,果实在成熟后采集,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用于感冒,中暑,支气管炎,食滞气胀,胃痛,腹泻胀痛,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全株0.5~1两,水煎或泡酒服。果实常用量2~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臭樟

药材名称臭樟

拼音Chòu Zhānɡ

别名白樟、香樟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云南樟的果实或木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glanduliferum(Wall.)Nees[Laurus glandulifera Wall.]

采收和储藏:果实8-10月成熟时采收,晒干。木材在树龄达到中龄和接近成熟时采伐,宜在冬季或早春进行。采伐时应尽量使伐根接近地面。

原形态云南樟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褐色,纵裂,具香气;枝条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5-3.5cm,近无毛;叶片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5cm,宽4-6.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或近圆形,两侧有时不对称,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幼时下面被微柔毛,后脱落无毛,或略被微柔毛,羽状脉,稀离基三出脉,侧脉4-5对,侧脉脉腋在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窝穴内被毛或近无毛,网脉微细不明显;革质。圆锥花序腋生,长4-10cm,无毛;花两性,长约3mm,淡黄色;花梗长1-2mm,无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mm,花破裂片6,宽卵圆形,长约2mm,花被外面疏被白色微柔毛,内面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花丝被短柔毛,第1、2轮雄蕊长约1.4mm,花药卵圆形,与花丝等长,4室,内向瓣裂,花丝无腺体;第3轮雄蕊长约1.6mm,花药长圆形,长约1mm,4室,外向瓣裂,花丝近基部有1对心形腺体;退化雄蕊3,长三角形,连柄长不及1mm,柄被短柔毛,位于最内一轮;子房卵圆形,直径约1.2mm,无毛,花柱长约1.2mm,柱头微3裂,果实球形,直径约1cm,黑色;果托倒圆锥形,长约1cm,先端直径约6mm,边缘波状。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南部及西南部、贵州南部、云南中部及北部、西藏东南部。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常生于山麓、溪谷石岩缝隙或次生阔叶林中。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在疏松湿润的土壤生长最快,萌芽力强。

2.栽培技术 一般采用分蘖法繁殖,但繁殖系数低,发展极慢;种子繁殖又难以保持品种特性。试验证明,采用扦插繁殖既可以有效地增大繁殖系数,并有利保持母株的经济性状。扦插繁殖宜在湿热季进行,干热季效果差。新梢迅速生长期,取当年生枝条扦插最宜。成龄树砍伐后的萌生枝、根蘖苗和实生苗的当年生枝条,扦插成活率高,扦插成活率随木质化程度的增强和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即年龄小,半木质化的当年枝条,扦插成活率高。扦插后温度为20-30℃,插条10-15d形成愈合组织,25-50d生根;温度24-26℃,插条7-10d形成愈合组织,20-35d生根,为了培育壮苗,苗期须嫩苗移植,培育1年,按行株距2.2m植树造林。

3.田间管理 幼林抚育须连续5-6年,一般造林的头3年,每年要中耕除草2-3次,中耕时进行深翻、扩穴、抹芽和修枝,促进主干形成。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油中含樟烯(camphene),α-蒎烯(α-pi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樟脑(camphor),柠檬醛(citral),癸醛(capric aldehyde),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eketone),桉叶素(cinoole),丁香油酚(eugenol)。

性味辛;苦;温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气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脘腹胀痛;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浸酒,果实6-9g,木材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海茜

    药材名称海茜拼音Hǎi Qiàn别名海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尾藻科植物马尾藻、亨氏马尾藻、鼠尾藻或铜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gassum enerve C.Ag.;Sargassum hen

  • 野苦瓜

    药材名称野苦瓜拼音Yě Kǔ G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短序栝楼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santhes bauiensis Gagnep.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段晒

  • 毒芹

    药材名称毒芹拼音Dú Qín别名走马芹、野芹菜花来源伞形科毒芹属植物毒芹Cicuta virosa L.,以根状茎入药。春秋采挖,鲜用。性味辛、微甘,温。有大毒。功能主治外用拔毒,

  • 鸭脚黄边

    药材名称鸭脚黄边拼音Yā Jiǎo Huánɡ Biān别名水黄边、五角连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裂叶星果草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opyrum cavaleriei(Levl.e

  • 长松

    药材名称长松拼音Chánɡ Sōnɡ别名爬地松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偃松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nus pumila (Pall.)Regel[Pinus cembra L.var. pum

  • 刺槐

    药材名称刺槐拼音Cì Huái别名洋槐、刺儿槐来源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以花入药。生境分部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化学成分叶含有刺槐甙(acaci

  • 对叶林

    《全国中草药汇编》:对叶林药材名称对叶林拼音Duì Yè Lín别名西藏吊灯花来源萝藦科对叶林Ceropegia pubescens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

  • 野丹参

    药材名称野丹参拼音Yě Dān Shēn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单叶血盆草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单叶血盆草"条。功能主治宽胸补气,去风湿,治疥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龟甲

    药材名称龟甲拼音Guī Jiǎ英文名CARAPAX ET PLASTRUM TESTUDINIS别名龟板、乌龟壳、乌龟板、下甲、血板、烫板来源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

  • 红茎黄芩

    药材名称红茎黄芩拼音Hónɡ Jīnɡ Huánɡ Qín英文名Redstem Skullcap别名多子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红茎黄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