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胸痞

胸痞

证名。①指胸中满塞不痛。《症因脉治·胸痛论》:“若胸中满塞而不痛,又名胸痞。”《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大约胸满不痛者为痞,满而痛者为结胸治法虽始终略同,自有重轻之异。先即胸痞明之。东垣曰,大阴湿土,主壅塞,乃土来心下而为痞也,伤寒下早亦为痞。……酒积杂病,下之过亦作痞。”参见心下痞满、痞条。②指胸中闷痛,属胸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心下坚满,痞,急痛,肌中苦痹缓,急如刺,不得俛仰,其胸前皮皆痛,手不得犯,胸中愊愊而满,短气,咳唾引痛,咽塞不利,习习如痒,喉中干燥,时欲吐呕,烦闷,自汗时出,痛引彻背,不治则数日杀人,病名胸痞。由下虚极,气上控膈使然,其脉阳微阴结。”治用栝篓丸、橘皮生姜汤等方。参见胸痹条。

猜你喜欢

  • 灵枢经

    医书。又名《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组成部分之一。原书9卷共81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

  • 秘传证治要诀

    见证治要诀条。

  • 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药物学著作。简称《绍兴本草》。系在绍兴29年(1159年)王继先等奉诏修订刊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参见该条)时所用的书名。现此书仅存各种旧钞的残卷。有1933年日本春阳堂的影印本(残存图卷1~5卷)

  • 蛀疳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指下疳生于阴茎上者。

  • 王季浩

    【介绍】:见王朝弼条。

  • 脏象

    指人体内脏机能活动表现的征象。其主要内容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和气、血、精、津液等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脏象何如?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

  • 持满

    保持精气的充满。《素问·上古天真论》:“不知持满。”

  • 张马合注黄帝内经

    见素问灵枢合注条。

  • 扁芝

    见《中国药用真菌》。为树舌之别名,详该条。

  • 舒肝调气丸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陈皮、延胡索、郁金、菖蒲、牵牛子、五灵脂(醋炒)、莪术(醋炒)、牡丹皮、白芍药各500克,枳实((麸炒)1500克,龙胆草、青皮各1000克,郁李仁、沉香各2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