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DU1。出《灵枢·经脉》。《千金要方》作长彊。别名气之阴郄、橛骨,气郄、为之、骨骶。属督脉。督脉之络穴。位于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处,跪伏位取穴。布有尾骨神经后支,肛门神经;以及肛门动、
痰证之一。①即燥痰。《医宗必读·痰饮》:“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又名气痰。”参见燥痰条。②指梅核气类病证。《医学入门》卷五:“七情痰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名曰气痰。”又“七情郁成,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如
经外奇穴名。位于手背腕横纹前1.5寸,当第二指伸肌腱桡侧及第四指伸肌腱的天侧处。一说在指总伸肌腱的两侧。一手二穴。主治急性腰扭伤。向掌心斜刺0.5~1寸。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当归尾、石菖蒲、赤芍药各二钱,黄连、地肤子、杏仁各一钱,羌活五分,胆矾二分。为粗末,红绸包之如樱桃大,甜滚水浸泡,乘热熏洗患处。治眼胞菌毒初起。
急腹症之一。指肠管急性梗阻不通的病变。属祖国医学关格或肠结范围。多因肠道功能失调,气机失司,加之饮食不节,寒凝热闭,湿阻血瘀,虫积、食滞,或肠管内外各种机械性因素(如扭转、狭窄、肠内外肿瘤压迫、疝嵌顿
阴阳学说内容之一。以属于阴性的事物,居于阳位而名。《素问·金匮真言论》:“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因脏气本寒,复感风寒或伤于生冷所致的呃逆。《证治汇补·呃逆》:“寒呃,朝宽暮急,连续不已、手足清冷、脉迟无力。”治宜温散。可用丁香散、沉香降气汤、荜澄茄散、羌活附子汤、
自我按摩方法。肘部屈曲,转摇肩关节,带动肩胛骨,以作用于背部的膏肓穴。《理瀹骈文》:“两肩扭转,运动膏肓穴,除一身疾。”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即眦赤烂,详该条。
①《审视瑶函》卷四方。炒黄连一钱,苍术(泔水制)、白术(土炒)、陈皮各八分,茯苓、半夏、枳壳、焦栀子各七分,甘草三分。水煎服。治目大眦漏,时流血水,胀而疼。②《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四方。白术、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