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前皮肤瘙痒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身痒。详该条。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身痒。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翳之色白者称白翳。详翳条。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三:“骨槽疽生于膝盖上,并脚踝上腕,其痛时如刀割,其痒似虫钻。……治法同附骨疽。”
养生著作。4卷。宋·陈直原撰,元·邹铉续增。刊于1307年。本书是陈直《养老奉亲书》一书的增补本。卷一即《养老奉亲书》原文;卷2~4属新增部分,邹氏从其他各种著作中收集并阐述有关养生、老年保健与食治诸
见《中药制剂手册》。又名小儿至宝锭。橘皮、炒山楂、全蝎、炒麦芽、蝉蜕、制白附子、天麻炒槟榔、羌活、僵蚕(麸炒)、钩藤、胆南星(酒蒸)来知母、紫苏叶、薄荷、藿香、滑石、雄黄各150克,神曲(麸炒)、茯苓
出《药性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见四诊抉微条。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目赤痛,或睥肿头重,怕热羞明,涕泪交流等证,一家之内,一里之中,往往老幼相传者是也。”即天行赤眼。详该条。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婴儿眼多眵泪,二便不利,或利而有血水,甚至手常拳紧,脚常搐缩,眼常斜视,身常掣跳的证候。治宜大连翘饮子以解散诸热;继予消风散以祛风解痉。
【生卒】:?~1910【介绍】:清末医家。字维翰。江苏常州人,久居苏州。精通医学,于1903年迁居上海行医。其时正值西洋医学传入渐广,周氏提倡引进西洋医学,以“熔铸中外,保存国粹”,于1904年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