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背俞二穴。”王冰注:“大杼穴也。”
【介绍】:见叶霖条。
舌苔老黄而中有黑刺。乃脏腑热极之候。杂病为实热里结;外感为邪已传里、邪毒内陷已深。宜白虎汤、大承气汤,交替间服至苔刺退净。
又称补气摄血。是治疗气虚而出血日久不止的方法。例如妇女子宫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而稀薄,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精神萎靡、四肢清冷,舌淡苔白,脉细软,用党参、黄芪、艾叶、白术、云苓、熟地、炙甘草等。
病名。生于手指疔疮的总称。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而患指形态各异,病情亦有轻重之分。历代医家命名繁多,且很混杂,如蛇头疔、蛇眼疔、天蛇毒、天蛇头、水蛇头、水蛇头疔、蛇节疔、钉节天蛇、病蛇节、蛇腹疔、蛇背疔、蛀
病名。见《增删喉科心法》。又名锁喉痈。多由心与小肠积热,复感风寒、凝结而成。症见初发于耳前听会穴,形如瘰疠,渐攻咽喉,肿塞疼痛,饮食有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锁喉毒生因积热,外感风寒耳前结,
书名。2卷(一作4卷)。旧题元·朱丹溪撰。本书介绍各科临床病证凡70篇,各证论述的次序先后为脉诊、病因、证候及治法,故名。本书一般认为并非朱氏原著,系采集《丹溪心法》、《活法机要》、《格致余论》等书的
见《四川中药志》。为马陆之别名,详该条。
见疡医证治准绳条。
配穴法之一。指上部和下部穴位配合应用。如牙痛取上肢的合谷,下肢的内庭;胃痛取上肢的内关,下肢的足三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