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为痈之发于耳门者。多由肝经火毒上灼所致。《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耳门痈受在肝经,毒气传注,血不周流,此是恶毒证也。”治宜清肝解毒。初起可选用龙胆泻肝汤、神授卫生汤等加减。
出《本草纲目》。为扁青之别名,详该条。
十怪脉之一。又称转丸脉。脉来去捉摸不定,如豆之旋转状。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溪黄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梦遗。详该条。
方书名。清·叶廷荐辑。10卷。刊于1801年。本书参考并引录历代医学方书中的成方和单方,共分为四门。卷1~3统治门;卷4~6分治门;卷7~8妇人门;卷9~10小儿门。每门分述各科病症及其选方。
病名。见《石室秘录》。即鼻祟。详该条。
书名。清·王士雄撰。分正续编,正编2卷,原名《回春录》;续篇8卷,原名《仁术志》。约成书于1843年。全书详述作者对温热病、杂病等治疗验案。不分门类,每证自成一案。王氏论病,溯因辨证,处方强调随证变化
即膀胱。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泽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