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病机沙篆

病机沙篆

书名。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2卷。刊于1667年。全书分列中风、虚劳噎膈等十二种病证,各证摘录历代医书,分析病机、病因、症状、治法及处方。有论有方,以论为主。本书收入《士材三书》中。

猜你喜欢

  • 破布艾

    见《中医方药学》。为小飞蓬之别名,详该条。

  • 胎瘤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红丝瘤。多因母体蕴热更兼血瘀结滞而成。初生婴儿头部、胸乳间生局限性肿块,色紫微硬,漫肿略疼,或大或小。治宜用针刺破瘤体,后服五福化毒丹,外贴黄连膏。即血管瘤。

  • 真珠草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珍珠草,详该条。

  • 合病

    指伤寒病二经或三经同时受邪,起病即同时出现各经主症。见《伤寒论》。《景岳全书·伤寒典》:“合病者,乃两经三经同病也。如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者,此太阳之证,而更兼不眠,即太阳阳明合病也,若兼呕恶,即太阳

  • 积泻

    病名。即伤食泻。清·陈德求《医学传灯·泄泻》:“积泻者,腹痛而泻,泻后痛减,泻去稍宽。”小儿多见。因小儿脾气虚弱,不能运化以致积滞而成。《幼科发挥》:“积泻者面黄,所下酸臭食也。”其症频频泻下,泄出黄

  • 箭头草

    见《普济方》。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 行水

    治法。宣达气机、通调水道的一种利水化湿方法。适用于肺气不宣,脾不运湿,气化不行所致的水湿停滞病症。症见咳嗽气喘,小便不利,肿满身重,或兼有发热等。用越婢加术汤或五苓散等方。

  • 单骧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医生。四川人。宋仁宗赵祯患病,单骧与孙兆共同诊治,因病情加剧受惩处,二子连坐。后经查明无罪。

  • 胃绝

    病证名。①《疡医大全》卷十二:“若产后口鼻有黑气及鼻衄者,名胃绝。”参见鼻衄条。②为五脏六腑绝候之一。《东医宝鉴》卷三:“胃绝五日死。”

  • 鍉针疗法

    是指用鍉针按压穴位皮面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虚证用补法,即将针轻压,待局部出现红晕或症状消失时去针。实证用泻法,即将针重压,待患者有痠胀感扩散时去针。但不应伤损皮肤。每日或间日一次,一般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