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证名。为疳证、疳疾、疳病的简称。是一种由脾胃运化失常所引起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病证。多见于5岁以内的儿童。主要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调,损伤脾胃,以及六淫疫毒,诸虫感染,热病久病之后而致脾胃虚弱。病因虽多,而病变的关键在于脾胃。《小儿药证直诀》:“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因脾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生化气血,滋养百骸,若长期脾胃失调,运化不健,水谷停滞,久则精液耗伤,精血不生,气血俱虚,则可引起形体及五脏的病变。临床上以面黄肌瘦,毛发稀黄,食欲反常,肚腹膨胀,大便失调等为主症。病久则影响生长发育,或因病久正气伤残,导致其他并发症。如由于脾不统血或血热妄行,可见皮肤紫癜;若脾虚水湿泛滥,可形成肢体浮肿;若正气大亏,阴阳两伤,则可出现阴竭阳脱的危象。本证多见于营养不良或慢性消化不良和小儿结核病后期及其他慢性传染病的损害。由于其病因复杂,症状表现不一,故历代医家对疳的分类,亦较繁杂,有从病因病机命名者,如热疳、冷疳、冷热疳、哺乳疳、蛔疳、甘疳、五脏疳、脑疳、脊疳、节疳、鼻疳、疳眼、牙疳。有从症状命名者,如内疳、外疳、疳嗽、疳痨、丁奚疳、哺露疳、干疳、疳积吐、疳泻、疳黄、疳水、疳痢、疳肚、疳肿胀、钻牙疳等(详见各条)。一般治疗以清热消积,驱虫除疳为主,病因清除之后,则着重于调理脾胃。还可配合捏脊、针刺四缝、割治等。

猜你喜欢

  • 爪法

    ①刺法名。指针刺时,以拇指指甲爪掐穴位便于准确进针的方法。《针经指南》:“爪者,凡下针,用手指着力置针有准也。”本法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抓而下之”。②推拿手法。即掐法,《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方

  • 通真子

    【介绍】:见刘元宾条。

  • 三棱子

    见《广西中药志》。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 绿翳青盲

    病症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一:“如瞳子翳绿色者,名为绿翳青盲。皆是虚风所作,当觉急须即疗,汤丸散煎针灸,禁慎以驱疾势。若眼自闇多时,不复可疗,此疾之源,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也,亦宜须初欲觉时,即

  • 金灯笼

    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挂金灯之别名,详该条。

  • 痀挛

    出《灵枢·邪客》。即拘挛。详该条。

  • 阴经

    又称阴脉。经脉中之属阴者,包括手足三阴经、任脉、冲脉、阴维脉、阴跷脉等。

  • 滋水涵木

    运用滋肾阴而达到润养肝阴的方法。用于肾阴亏、肝阴虚、肝火有余的证候。表现为头目眩晕、眼干发涩、耳鸣颧红、口干、五心烦热、腰膝痠软,男子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弦数,可用干地黄、山茱萸、枸杞子

  • 阴消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真阳不足,气不化液所致的消渴病。治宜温阳补火。参见消渴条。

  • 汪伯期

    【介绍】:见汪继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