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温白丸

温白丸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温白丸

药方名称温白丸

处方紫菀22克吴茱萸22克 菖蒲15克柴胡15克厚朴15克(炙)桔梗15克 皂角22克(去皮、籽,炙)乌头75克(熬)茯苓15克 桂心15克干姜15克黄连15克 蜀椒15克(汗)巴豆7.5克(熬)人参15克

制法上十五味,合捣下筛,加白蜜和匀,更捣二千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里祛寒,消症除癖。治心腹积聚、症癖。

用法用量一服2丸,不知,渐增至5丸,以知为度。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温白丸

药方名称温白丸

处方半夏60克(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曝干)白术30克丁香7.5克

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宿食不消,痰饮留滞,小儿久泻,脾虚不食,食即泻下,米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煎生姜汤送下;如腹痛并呕逆,食后服。小儿每服3~5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温白丸

药方名称温白丸

处方天麻(生)15克 白僵蚕(炮)白附子(生)干蝎(去毒)天南星(锉,汤浸七次,焙)各7.5克

制法上药同研为末,汤浸寒食面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虚,泄泻瘦弱,及因吐泻或久病后而成慢惊,身冷瘈疭者。

用法用量再于寒食面内养七日取出。每次服5~7丸,加至20~30丸,空腹时煎生姜米饮送下。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猜你喜欢

  • 活络镇风丹

    药方名称活络镇风丹处方卷柏1两,木瓜1两,马钱子(炙)5钱,生地3钱,白芍3钱,当归3钱,川芎3钱,乌蛇(炙)5钱。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1钱5分。功能主治活络镇痛,强筋健骨。主筋痿软,腰背

  • 姜酊

    药方名称姜酊来源为姜流浸膏经加工制成的酊剂。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液体;有姜的香气,味辣。炮制取姜流浸膏200ml,加90%乙醇使成1000ml,混匀,静置,滤过,即得。功能主治健胃驱风药。用法用量口服,

  • 备急丹

    《博济方》卷四:备急丹药方名称备急丹处方锦纹新大黄30克制法上药杵罗为末,用头醋250克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跌打损伤,瘀血不下。用法用量用温醋汤100

  • 白菜苡米粥

    药方名称白菜苡米粥处方小白菜500克 苡米60克制法先将苡米煮成稀粥,再加入切好、洗净的小白菜,煮二三沸,待白菜熟即成,不可久煮。功能主治健脾祛湿,清热利尿。适用于急性肾炎之浮肿少尿者。用法用量食用时

  • 秦艽羌活汤

    药方名称秦艽羌活汤处方羌活3.6克秦艽黄耆各3克防风2.1克升麻炙甘草麻黄柴胡各1.5克藁本0.9克细辛少许红花少许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痔漏成块下垂,痒甚者。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

  • 胡粉涂方

    药方名称胡粉涂方处方胡粉3分,石灰(研,罗)3分。制法上炼猪脂调如糊。功能主治诸疮中水毒攻肿。用法用量涂疮上,水即出。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 淋拓枳壳汤

    药方名称淋拓枳壳汤处方枳壳2两,苦参2两,莽草2两,甘草2两,水荭2两,细辛2两,藁本2两,白芷2两,黄耆2两,白矾1两。制法上锉细,拌令匀,分作3贴。功能主治抽风毒。主发背反恶毒疮肿。用法用量每贴以

  • 祛风润面散

    药方名称祛风润面散处方绿豆***1.8克山柰1.2克 白附子1.2克 白僵蚕1.2克冰片0.6克麝香0.3克功能主治祛风润面。治面风(面神经痉挛)。用法用量共研极细面,再过重罗,兑胰皂120克,拌匀。摘

  • 胡桃饮

    药方名称胡桃饮处方胡桃肉(连皮)3个,橄榄核3个(烧存性),雄黄(水飞)3分,甘草(浓煎汁)、生蜜数匙。功能主治解胎毒。主用法用量上和匀,搅去滓,时时温服数匙。摘录《卫生鸿宝》卷三

  • 白鹤散

    药方名称白鹤散别名提毒散处方寒水石2两(软者。烧不爆散者,乃是寒水石;烧爆裂散,即是石膏,不可用)。制法上用炭火烧寒水石通赤,为细末。功能主治疮肿,热毒肿硬难消。用法用量提毒散(《普济方》卷二七八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