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刺法名。指针刺时,以拇指指甲爪掐穴位便于准确进针的方法。《针经指南》:“爪者,凡下针,用手指着力置针有准也。”本法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抓而下之”。②推拿手法。即掐法,《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方
即腧穴。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称引《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备急千金要方》又载:“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参见腧穴条。
出《灵枢·九针》。①又称痼病痼疾。瘤者,邪气稽留之意。详见痼疾条。②指肿瘤。《圣济总录·瘿瘤门》:“论曰,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初为小核,寖以长大,若杯盂然,不
颏的俗称。详颏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外科备要》:“未发之先,腋下忽然坚肿散漫无头,次肿阴囊,睾丸突兀,状如筋头,身发寒热,筋脉拘急,肿处焮痛。”不用针刺,宜汗解。见疔疮条。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黄芪、陈皮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仁一合研烂,以水投取浆水一盏,滤去滓,于银器内煎,后有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腹,食前服。治老人虚秘。②《圣济总录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
指阳气亢盛而不能固密。《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盖阳气过亢,又失其固守之位,则在内的阴分自受损耗,且蒸迫而使其外泄,致真阴亏损。说明阴阳的主要关键,在乎阳气的固密而护卫于外。
【介绍】:明代医家。字汉章,号卧岩。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精于针灸经脉之学,明孝宗赐任太医院御医。著有《经学会宗》、《子午流注图说》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