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桐叶

桐叶

药材名称桐叶

拼音Tónɡ Yè

别名白桐叶(《本草经集庄》)。

出处《本经》

来源玄参科植物泡桐泡桐

化学成分毛泡桐叶含熊果酸,并含糖甙及多酚类。

药理作用熊果酸不仅在化学上与齐墩果酸相近,作用也相近,为皂甙元,可作乳化剂用于制药或食品工业,对人或动物并无毒性。对水、盐代谢无明显作用。曾有人报告,与山楂酸之合剂能扩张冠状血管,可治疗冠脉循环及心功能不足,但也有人认为对冠状血管并无特异作用,而是由于其不溶于水,因而静脉注射后在体内形成小颗粒,伤害了肺脏,引起机体的各种反应。

性味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功能主治治痈疽,疔疮,创伤出血。

①《本经》:"主恶蚀疮着阴。"

②《纲目》:"消肿毒,生发。"

用法用量外用:以醋蒸贴、捣敷或捣汁涂。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①治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桐叶醋蒸贴上,退热止痛,渐渐生肉收口。(《医林正宗》)

②治无名肿毒:泡桐花或叶、醉鱼草各五钱。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白喉:霜打泡桐叶一两。水煎,红糖一两冲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④抬人须鬓秃落不生长:麻子仁三升,白桐叶一把。米泔煮五、六沸,去滓,洗之。(《补缺肘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豇豆根

    《中药大辞典》:豇豆根药材名称豇豆根拼音Jiānɡ Dòu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根。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消食治食积,脾胃虚弱,淋浊,痔血,疔疮。①《滇南本草》:"

  • 麻黄

    《中国药典》:麻黄药材名称麻黄拼音Má Huánɡ英文名HERBA EPHEDRAE别名色道麻、结力根[蒙古]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

  • 千年健

    《中国药典》:千年健药材名称千年健拼音Qiān Nián Jiàn英文名RHIZOMA HOMALOMENAE别名一包针、千颗针、千年见、丝棱线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平丝芋属植物千年健

  • 辛参

    药材名称辛参拼音Xīn Shēn别名土甘草、白元参、西参、山甘草、白洋参、白玄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假秦艽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omis betonicoides Diels[P.t

  • 赛莨菪

    药材名称赛莨菪拼音Sài Lànɡ Dànɡ别名山烟、唐古特山莨菪(《西藏常用中草药》)。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赛莨菪的根。9~11月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 空筒泡

    药材名称空筒泡别名树莓、多腺悬钩子、雀不站、红毛巾、钻地风来源蔷薇科空筒泡Rubus phoenicolasius Maxim.,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江苏、湖北、湖南、

  • 乌头叶蛇葡萄

    药材名称乌头叶蛇葡萄拼音Wū Tóu Yè Shé Pú Tɑo别名过山龙、草葡萄、洋葡萄蔓、狗葡萄、草血蔹来源葡萄科乌头叶蛇葡萄Ampelopsis acon

  • 野席草

    药材名称野席草拼音Yě Xí Cǎo别名三楞草、三棱草、三方草来源莎草科莎草属植物碎米莎草Cyperus iri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调经

  • 白猪栗根

    药材名称白猪栗根拼音Bái Zhū Lì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根或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茎皮春、

  • 铁皮石斛

    药材名称铁皮石斛拼音Tiě Pí Shí Hú英文名Herba Dendrodii Officinalis别名铁皮兰、黑节草来源为兰科植物铁皮石斛Dendrobium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