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温疫论》下卷:“凡邪所客,有行邪,有伏邪。……所谓温疫之邪,伏于膜原,如鸟栖巢,如兽藏穴,营卫所不关,药石所不及。至其发也,邪毒渐张。”温病学说亦称伏邪为“伏气”,参见
证名。指外感热病见斑色发紫者。见《寿世保元·斑疹》。多由热盛毒熏所致。《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按方书谓斑色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用解毒化斑汤、***玄参汤等方。若斑见
见《江西草药》。为虎刺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推拿治疗方法名。又称推脊。《厘正按摩要术》:“推骨节,由项下大椎,直推之龟尾,须蘸葱姜汤推之,治伤寒骨节疼痛。”有退热作用。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番杏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痘疮毒火郁积不散,致邪毒上攻于喉所致。症见咽喉干涩疼痛,甚则肿胀溃烂,汤水难入,呼吸不利(《病源辞典》)。治宜解毒消肿,清热利咽。方可选用粘子解毒汤。银翘散等加减。
出《传家秘宝方》。即轻粉,详该条。
病名。出《外台秘要·伤寒门》。即温疫。指温疫毒气所致的传染性、流行性病症。与一般所称的伤寒不同。详瘟疫条。
病证名。又称瘀血嗽、瘀血咳嗽。指咳嗽之由瘀血引起者。《医学入门》卷五:“瘀血咳,则喉间常有腥气。轻者,泻白散加生地、山栀、牡丹皮、麦门冬、桔梗;重者,桃仁、大黄、姜汁为丸服。或因打损劳役伤肺,遇风寒则
见国医百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