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陕西中草药》。为拦路虎之别名,详该条。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残卷,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文约四百余字,主要谈脉法,特别是灸法或砭法与脉之间的关系。
表邪入里化热,气分的热势已盛而卫分证仍未消除的病证。症见壮热、口渴、心烦、汗出,伴有恶寒、身痛,舌苔薄白微黄或黄白相兼。治宜清热解表,表里两解。
指人体下肢。《灵枢·刺节真邪》:“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胎产方》。指月经,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情志失调,肝郁化火,郁火伤气,气热灼血,以致月经色紫,稠粘,症属实热。治宜清热调经。方用四物连附汤(四物汤加黄连、香附)。
见《本草纲目》。为月季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汪祝尧条。
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病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即旋螺突起。详该条。